多深圳急症  北區醫院手術表現差

多深圳急症  北區醫院手術表現差

【記者陳沛冰報道】醫院管理局2013/14年度《外科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報告有初步結果。據悉,在17間進行外科手術的醫院中,北區醫院緊急手術表現較整體醫院平均表現差,死亡率相對較高。
有醫護人員表示,該院不時接收居於深圳的緊急求診個案,「喺深圳拖咗好耐,腸穿肚爛先嚟」,增加死亡風險。

「過境嚟到已腸穿肚爛」

醫管局自08/09年度起推行《外科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分析17間醫院的緊急及非緊急手術表現。2010/11年度北區及屯門醫院的非緊急手術併發症表現最差。
據悉,13/14年度監察計劃初步結果顯示,北區醫院緊急手術表現,較整體醫院平均表現差,「好似單車比賽,落後主車群好多」,相對其他醫院,北區醫院的死亡率較高。院方曾作出檢討,發現今年1月至6月手術表現較遜色。
有醫護人員指,北區醫院不時接收居於深圳的緊急求診個案,「好多人喺深圳拖咗好耐,睇唔掂先嚟睇,過境都有一段時間,嚟到已經腸穿肚爛;北區係邊境醫院,要食晒呢啲症」。

威院緊急手術有進步

區內有不少老人院,「好多時老人院唔理,發覺(長者)好唔妥先睇醫生」,該院接收外科病人平均年紀較高。
該醫護人員補充,北區醫院外科及深切治療部合作良好,大部份外科醫生已考獲專科資格,有一定經驗,相信緊急手術表現較遜色與醫生技術無關。
作為中文大學教學醫院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在12/13年度,其緊急手術病人死亡率最高,表現排包尾,主要原因是深切治療部的病床錯配,而緊急手術病人使用率較非緊急手術病人明顯較低,影響緊急手術病人護理。
據悉,13/14年度威院緊急手術表現有所進步,成功進佔中游位置。雖然該院上周才加設四張外科手術加護病床,但自從去年威院罕有地排包尾,外科與深切治療部協調有改善,支援較多,減低病人手術後死亡風險。
醫管局正就監察計劃的數據作統計學分析,包括將各醫院手術的粗死亡率,加入病人本身風險因素,如病人病情嚴重程度作調整,及比較病人預期及實際死亡率,才得出最終手術表現排名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