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服膏方滋補

秋冬服膏方滋補

【本報訊】中醫治療越來越受歡迎,不少人以為中藥治病或調理身體就要飲苦茶,吃「膏方」原本是另一選擇。膏方由中藥材炮製,煎煮後加入阿膠等膠質中藥及蜜糖等製成膏狀,以供長期服用。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張學斌表示,秋冬吃膏方尤其適合,因可同時滋補,也適合治療脾胃疾病。
記者:梁麗兒

膏方又稱「膏滋方」,屬傳統中藥即丸、丹、露及散等其中一種劑型。膏方由提取的藥材精華製成,口感良好,容易消化和吸收,老少皆宜,並具有治病、滋補及養生作用;另有外敷膏方。現代膏方可蘊含超過30味或以上的中藥,通常會一次過、以一大鍋炮製,然後分開包裝處理,如每日服一包至兩包,持續服用一個月。中醫認為膏方應「一人一方」,即針對個人體質及症狀,調配適合處方,不能一概而論,故不會所有人也同服一方。
張學斌指出,具滋補作用的膏方,主要由補脾腎的中藥炮製,其中人參、黃芪、四君子湯為健脾益氣中藥;菟絲子、仙靈脾有補腎功效。大病後或完成大手術的病人,可在傷口癒合後,服用由補氣益血藥材製成的膏方「補一補」。

熱毒內盛或濕盛人士不宜

雖然一年四季都可以服用膏方,但入冬後服用更有養生、延年益壽的作用,常用的健脾補腎中藥材,包括人參、蟲草、黃芪、鹿尾羓及杜仲等,可視乎個人體質服用。膏方加入阿膠、人參及杏仁有養顏作用。因「唔夠瞓」或過勞引起虛火致「爆瘡」問題,都可服用滋陰、益氣的膏方作改善,如採用女貞子、生地黃、黨參、西洋參等中藥的膏方。
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服用膏方可同時達到治病及滋補效果。張學斌表示,以慢性胃炎病人為例,由於秋冬天氣變冷,容易耗傷脾胃陽氣,故容易發病。病人服用由四君子湯、蛇舌草或半枝蓮製作的膏方,改善病情,並增強脾胃功能。其他疾病如消化性潰瘍、結腸炎、肝病、冠心病及痛症等,如情況穩定,也可服用合適的膏方作治療。
本身無慢性疾病,但容易疲勞、感冒,或長期工作致勞累、或壓力大致身體虛弱人士,都適合服用膏方調理身體。體質壯健人士毋須服膏方,熱毒內盛或濕盛人士則不宜服膏方。
坊間的枇杷膏都是膏方一種,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其中川貝化痰、枇杷葉止咳,適合出現秋燥症狀人士,如喉嚨乾、咳嗽等。張學斌表示,枇杷膏有滋陰作用,不可亂服,濕重人士服用枇杷膏更加劇濕重症狀,市民如有不適應向中醫師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