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油價近月跌不停,以今年高位計跌近三成,惟本地用家並未感受到油價大跌。今年本地油站淨油價每公升減價不足百分之六,本地司機未能從中受惠,個別油公司回應指本地原油零售價受不同因素影響,表明會盡快減價,業界代表認為政府應加強監察,增加透明度。
記者:高明輝 張活儀 吳美茸
彭博數據顯示,今年初紐約期油每桶98.5美元,經歷近期油價大跌,10月至今更跌近16%,截稿前報每桶76.71美元,年初至今跌22.1%。若以今年高位107.73美元計,跌幅更達28.8%。本報翻查其中一間油公司的本地普通汽油零售價,今年初每公升16.99元,最新價格16.34元,撇除油稅6.06元,淨油價僅減價5.9%,落後國際油價跌幅16個百分點。
蜆殼發言人表示,除國際油價外,零售價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政府稅項、地價及其他營運成本等。該公司密切注視市場走勢,在情況許可下,會盡快減低零售價。加德士發言人稱,本地原油零售價跟隨成品油價變動,亦有提供優惠予顧客,而油價的成本包括入口價、稅項及營運成本等,油價下跌只佔其中一部份,故不會完全跟足。
運輸業促增油公司透明度
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蔣志偉表示,油公司一向加快減慢,並會表示原因是跟隨成品油價格,但蔣指「(兩者)都係同一樣嘢」,減價幅度未有追貼對前線司機生計影響大,他反問「可以點解決」,當年政府委任夏佳理調查油公司有否壟斷,最後一樣查不到甚麼,建議政府將油列為戰略物資,增加油公司的來貨價、利潤等的透明度。不過,他指油站地價佔原油每公升1.5元至2元,連同約6元的稅項,有8元是政府袋,實際油公司可能只收8元,相對大陸油價約10港元,稅款1元,除稅後港油價或低於大陸。
國際油價自今年7月由100美元樓上回落,惟根據消委會網站顯示,車用燃油每月平均進口價截至今年9月初,維持約6.1港元水平,未有跟隨國際油價回落逾兩成。近日沙地阿拉伯調低輸美原油售價,加上市場預期美國原油庫存繼續增加,令油價跌勢加劇,紐約期油昨晚曾跌至75美元水平,創三年新低,市場預期油價短期內會繼續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