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在京見記者,稱已向中央反映希望盡快開通滬港通問題,形容內地部委意見正面,有關技術問題已克服。部份反佔中政、商界人士一直將滬港通未能開通,說成是北京「懲罰」港人「唔聽話」搞佔中的訊號,但有金融界中人笑言,若滬港通全面拉倒,「對北京損失肯定大過對香港」。
實驗人民幣國際化
該金融界人士對季陶說,對習近平、李克強來說,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是本屆政府首要工作,十八屆三中全會亦重申要在未來幾年,逐步開放資本項目,令「人民幣也終將成為可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而滬港通正是北京的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重要一步,不少內地金融學者說過,滬港通利用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的「封閉循環」機制,在完全避免國際資本流動可能衝擊內地金融體系下,測試人民幣在中、港股票市場自由流動,說穿了就是北京為人民幣國際化搞的「實驗場」。
若滬港通全面拉倒,等同失去一個重要實驗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該金融界人士說,短期內無疑令香港金融業有影響,但長遠來說對北京打擊更大,至少拖慢人民幣國際化步伐,而在滬港通機制訂立過程中,特區政府及監管機構一直全力配合北京要求,「如果唔搵香港搞滬港通,我睇唔到其他國家嘅交易所,肯咁樣配合北京搞」,所以該金融界人士不怕北京取消滬港通,「呢單嘢唔係益香港,係香港幫緊大陸搞人民幣國際化,北京如果收番(滬港通),睇睇究竟邊個損失大!」
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