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外運(598)母公司中外運長航旗下子公司捲入違規風波。內地《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中外運長航旗下廣西、柳州公司相關負責人涉嫌違法被公安控制,消息令中外運股價暴跌,曾跌27.9%,午後停牌報5.15元,挫12.86%。中外運昨晚發公告指,報道與公司或聯營公司無關,於今早復牌。
記者:郭曉琳
中銀國際分析員與中外運管理層接觸、並在公司停牌後發表簡報,指廣西、柳州公司為中外運母公司附屬公司,中外運僅與兩間子公司僅訂有營運協議,故有關調查不會對中外運造成財務上的影響。在早前的計劃中,兩間子公司亦不會注入中外運上市業務內。
負責人疑騙貸逾億元
報道指出,兩間子公司負責人涉嫌違規簽約質押監管業務,配合客戶,包括鋼鐵、農副產品、有色金屬等貨主,擅自提貨、重複抵押、虛假抵押等。
這種情況更遍及中外運長航多家從事傳統代貨和物流倉儲業務的子公司中,均出現監管貨物短少、賬目不清、貸款逾期等問題。
消息人士向該報指出,公司負責人擅自將某糖廠客戶存放在公司自有庫的近5萬噸白糖,以鋼材經銷商的名義抵押給銀行,並配合該經銷商騙取貸款上億元。
他續指,由於近年不少客戶提出將貨物存儲於中外運的自有、客戶或第三方倉庫中,由中外運方面進行監管甚至擔保,進而獲得銀行的貸款,亦使中外運獲得一份質押監管費,卻為公司與客戶提供監守自盜的機會。惟這些違規簽約,並未經過上級公司審批,相關收入未必進了公司賬目內。
報道引用內部資料指,截至今年8月,廣西公司涉及抵押品實際短少的風險事件達到70多件,授信額度5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缺貨金額高達30億元。
中外運長航旗下多家物流公司已被告上法庭,案件主要與質押監管漏洞有關,公司亦發現不少未經過上級公司審批而擅自簽約的事件,惟目前未能評估實際損失。
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指,事件涉及的物流倉存業務與中外運未來發展有關,或拖慢其轉型步伐,影響未來升勢。「出咗公告可以減低沽壓,但能否重拾年初嘅升勢就視乎母公司如何處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