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訴」性暴力 啞忍=縱容熟人

「身訴」性暴力 啞忍=縱容熟人

社署數據顯示,去年香港有近700宗性暴力個案,當中有約3成案件,性侵犯者為受害者熟人,不少受害人卻選擇啞忍。拍過菜園村故事《N+N》的導演賴恩慈(Mo)認為,這種隱瞞狀態會縱容罪惡發生,故其新作紀錄片《身訴》便以兩個受害人的故事,揭示啞忍性暴力的惡果。

「亞洲女性都以為遭受性侵是醜事,但這些曾埋藏自己逾十年的倖存者,今天勇敢地站出來說自己的故事。」阿Mo這次為九龍崇德社與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製作的紀錄片執導,希望鼓勵更多性暴力的受害人放膽出聲。

其中一位倖存者Lily(化名),曾被男同事持續非禮大半年,才敢向上司告發,但該同事矢口否認;Lily只好報警,可惜公司閉路電視拍不到證據。最後,律政司決定不提起訴。當刻,她感覺晴天霹靂,「分明是那衰人不對,為甚麼所有人都不相信我,我覺得好醜。」她想過以死控訴,幸好最後想通。「醜的人,其實是傷害我們的那些衰人。」她呼籲,所有受過傷害的人,千萬不要啞忍。「以前我一直不出聲,我的結果是甚麼,就是繼續被他欺侮。」

另一幸存者阿詩(化名),曾在街上被陌生人侵犯,但出事後不敢報警。誰知相隔十年後,她要向性暴力危機中心風雨蘭求助:「這件事過了十年,還在影響自己。」原來她之前根本是自欺欺人。阿Mo指出,很多受害人備受外界壓力,包括警方、傳媒和公眾人士,「很多人怕向警察求助,因為警察會質問你,『當日著甚麼衣服?有沒有飲酒、吃藥?』當求助的第一步經已備受質疑,只會令她們更難行出來。」訴諸法律,有時亦不一定能討回公道,風雨蘭社工指,曾有受害人因為作供時沒屏風保護而放棄上庭。香港的司法流程,對性暴力受害者的保護措施,其實並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