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終現真章 港人始識真相(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政協終現真章 港人始識真相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田北俊被罷免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全港最意外的人可能就是田少自己。
他被通知失此重要公職,比消息傳出只早一天,事前沒有任何私下提醒或警告,亦沒有解釋自辯機會,當然也不會有上訴翻案的機制。
田少曾想自己提出請辭,好能保留一點面子,且可主動出擊自發制人,但最終不得要領。
全國政協身份得來不易,田少更是自由黨魁,因此這次破天荒創舉,不單是要公告天下中央對港人代表「效忠」的最低要求及堅持程度,更想趁機嚴正宣示:不論當事人如何舉足輕重,也不可能特立獨行,無視他在中國政治體制的身份及承諾。
共產黨一向十分念舊,但亦同樣記仇。田少在通過廿三條一役臨時突然轉軚,令特區政府因失去自由黨的幾票而無法不把議案撤回。自此之後,田少被界定為須「再觀察、再團結、再教育」的對象,希望透過全面監察,多方拉攏和徹底改造,令田少重新成為建制派十足可靠的一員。
可惜由於性格使然,田少這十年來的表現時好時壞,令人無法捉摸,尤其是在梁振英上場之後,或明或暗,處處針鋒相對的情況經常出現,雙方勢成水火,已達至無法和解的地步。
田少在廿三條的背叛行為,中方及建制派強烈不滿絕對有理,因為今天若已有廿三條為後盾,佔領行動即使同樣發生,也不可能迅速蔓延擴大,示威者更多,亦不可能如今天那樣有恃無恐。
廿三條的立法,因當年田少的臨陣退縮,最少推遲十五至二十年甚至遙遙無期(2017年前一定不會),葉劉淑儀被迫辭職到美國留學,董建華更須以腳痛為理由半途下台,令中央的接班大計胎死腹中;曾蔭權無端成為特首兼可連任,不單沒有嘗試再推廿三條立法,任內更因「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把房屋、國教等問題束諸高閣,令梁振英甫上場即連續引爆,難怪董、葉以至建制派對田北俊今天的遭遇完全不寄同情。
通識教育的推出,本來其中一個作用是加強學校的國民教育,與特區政府負責的公民教育宣傳(由公民教育委員會主理)互相補足,從而為他日推出的廿三條立法鋪路,可惜因着曾蔭權的「無為而治」,國民教育竟成了梁振英上任後栽的第一個民意大觔斗,田北俊忘記了自己對此也有責任,就此事及其他特首看似「與民為敵」的施政諸多批評,以梁振英的性格和胸襟,一山又豈能藏此二虎?
中央透過代言人傳話,強調這只是「個別事件」。弦外之音其實只清楚向所有香港的人大及政協代表說明:這個事件只容許發生一次,日後絕對不容許有同類事件發生。日後倘若仍有人敢於越軌,後果可能比田氏嚴重。
中央及中聯辦又一再強調,田氏及自由黨仍被視為愛國(愛黨)愛港人士,田北俊自己是否相信及接受已不重要,如果他願意痛改前非甚至帶罪立功當然無任歡迎,但自由黨若要掙扎求存甚至繼續發展,內部必須重新調整定位及路線,不能再與中央「又傾又砌」,只能堅持「又紅又專」,否則可能會再面對中央不留情面的點名批評,令公眾對自由黨的實力及前景失去信心。
如此重手處分田北俊,目的當然是要殺雞儆猴,給田少教訓之後,下一個對象可會是誰?目標一定是建制派中人,因為建制派自梁振英上台後分散程度更為嚴重,田北俊一向不是建制派的嫡系人物,受此嚴厲處分不會引致內傷,但已足以引起極大的漣漪效應,所以是一舉兩得之必行妙着。
今天香港的亂局為何出現及由誰造成?港人心中有數。除了萬用必備的外部勢力,內部孰令致之,中央不可能半點不知,田少是否說得過多,說得過白,說得過火……終令有關人士忍無可忍?又抑或是說得太快,說得太盡,說得太準,以至中央的想法過早廣為人知?也許真相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但田少若要保持自己的聲譽,唯一的方法是仍然繼續發聲批評及提出建議,直至被證明為正確方能停止,絕不可能因為失去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即從此噤聲,否則便會身份與聲譽雙失。
田少的敢言敢作敢為,終令政協「家醜不能外傳」的家規露底,過去港人風聞,如今真眼得見,這是否又是另一死罪,田少可能已再沒興趣知道。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