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加百列啟示石碑》,將由今日起首次在香港展出。這塊超過2,000多年歷史的石碑,石面寫上天使加百列的預言,記載有「我乃加百列」句子,並獲學者全篇繙譯成中文展出。同場還有出自同一時期的石器、陶瓶、錢幣以及《死海古卷》仿製本等文物,揭示公元前一世紀耶路撒冷猶太人的生活風俗,以及猶太教與聖經的起源。
記者:梁御和
《加百列啟示石碑》在13年前於死海海床發現,存放在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並首次運到香港展出。石碑為公元前一世紀的文物,年份相等於中國的漢朝。
碑面以墨水寫有87行希伯來文字,內容描述一段預言,指耶路撒冷將面臨戰爭;由於文字中同時記載有「我乃加百列」等句子,而加伯列則是希伯來聖經中第一個有名字的天使,故石碑又被用作引證古羅馬耶穌年代由耶路撒冷流傳的宗教思想。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館長陳少東指,猶太教後來被指影響到其他如天主教、基督教甚至回教等宗教,歷史意義重大,故是次也專誠找到修讀猶太教的博士,首次將碑文全數繙譯成中文,令本港市民也可窺探到石碑中的奧義。
同場展出《死海古卷》仿製本
除石碑外,是次展品也包括被譽為最古老希伯來聖經手卷的《以賽亞古卷》,是眾《死海古卷》中最完整的一卷,內裏大多也是以希伯來文寫成,由於當中的文字及書法與猶太教《以賽亞書》文稿極為相似,而且歷史也較文稿早1000多年,故同樣被用作引證猶太教的源起。
至於古卷早於1947年在死海西北面的昆蘭,被牧羊人無意間在山洞中發現;其後考古學家陸續在昆蘭地區其他山洞找到10萬多份古卷碎片;不過,由於古卷仍然在進行修復工作,所以是次展出的只屬仿製本。
另外,同場展出的還有50多件出自同一時代、即被稱為「第二聖殿時期」的文物,例如石器、陶瓶及錢幣等。當中包括西方首見的石製骨龕,耶路撒冷死海古卷博物館館長Adolfo D. Roitman指,當時猶太教徒開始相信世界末日後人便可以重生,故在死者埋葬後一年後便將其「起骨」,再存放在骨龕內。
他又指,其他展品如在昆蘭發掘出來的麻布及書寫工具等文物,也揭露了當年稱之為「會社」的隱士,如何在沙漠中刻苦清修,而部份《死海古卷》相信就是由這批隱士寫成。
展覽部份重要展品
【《死海古卷》】
最先於1947年在死海西北岸的昆蘭山洞內發現,估計在公元前一世紀寫成。古卷外形完整,大部份以希伯來文寫成。當中的《以賽亞書卷》,與猶太教的《以賽亞書》文稿相近,故書卷又被用以引證猶太教的起源。古卷現時存放在以色列博物館,由於要進行修復工作,是次在香港展出的為仿製品。
【石製骨龕連油燈】
出自公元前一世紀,用作收藏死者的遺骸。是最早在西方發現的骨龕,估計與當時的猶太人相信人們可在世界末日後重生,故在死者落葬一年後重新「起骨」,再存放於骨龕,伴以油燈。由於當時猶太教禁止以動物作圖案,一般以花紋作圖案。
【書卷瓶】
在昆蘭被發現用作盛載書卷的書卷瓶,出自羅馬時期早期。考古學家相信瓶器原本用作盛載食物,惟在羅馬入侵耶路撒冷期間,被難民將書卷存放在內。
《聖殿、經卷與使者:羅馬時代以色列地區之考古發現》展覽資料
地點:金鐘正義道9號,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夫人藝術館
展覽日期:今日至2015年1月25日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四:上午11時至晚上6時
星期五至日: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逢星期一、聖誕節正日及元旦休館)
入 場 費:成人:30元
60歲或以上及殘疾人士:15元
亞洲協會會員、全日制學生、18歲或以下:免費
資料來源:亞洲協會香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