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島哲也成功把湊佳苗成名作《告白》拍出陰寒和混亂世界,人性醜惡。但湊佳苗比今次改編的另一個日本推理作家深町秋生的作品《渴望》,雖然改了華麗血腥的場面,甚至有點cult味,可惜湊佳苗在這裏顯示她不只是高一皮的作家,深町秋生根本還未夠班和她比。
我承認我cheap,在宮部美幸那部超鉅大的《所羅門的偽證》出齊後,便暫時放棄了正在看的書,其中一本便是《渴望》。我不知道原著後來怎樣發展下去,只知道它是一個父母以為是乖巧天真的女兒,有一天失了蹤,曾是刑警的父親因為失職後被革去警察之職,也令妻子忍不住他火爆的脾氣而離婚,役所廣司主演的頹廢男人生活立即反轉了。而在他追尋女兒下落時,才發現自己從來不了解女兒到底是個甚麼人,做過甚麼事一點也不知道。父母的角色變成只是負責餵食的工作。
役所廣司的警察躁狂火爆,手段殘酷,瘋狂的外表和態度在中島導演的強烈急速剪接下,把這本其實不算特別出色的小說拍得緊湊有強大的逼力。而他也漸漸發現女兒的確不是人,是魔,是完全無情的惡魔,因為她喜歡,所以要毀掉一個至愛的人生。這種惡到底是來自父親這個惡警的血液,還是千千萬萬的人生中總有一個這麼不講道理的惡質魔鬼。
中島哲也的出色剪接和場面處理,令影片的第一個小時,逼得觀眾恐懼而無所適從。幾乎沒有一個鏡頭是超過三秒,甚至兩秒,卻清楚交代了事情發生的始末,和他女兒在學校霸凌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電影變成一部全男性的霸權作品,所採用的角度不是原著全知的站立點,而集中在役所廣司這個惡警的身上,去追尋女兒加奈子的失蹤。
日本電影很奇怪都有一種陰森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宮部美幸的新作也是這個題材,弄得我有時搞混了。
同一屋簷下生活的父母子女,竟然是完全不明白對方的一切,要到女兒失蹤了,才去調查加奈子,才明白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十七歲少女:她會把她所愛的人,用毒品、賣淫等方法來加以毀滅。我們看到原著,不太了解影片中役所廣司對女兒有否強暴,但我覺得沒有反而更顯人性不可思議的,沒有道理的醜惡。我們最近在香港還看得少嗎?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