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以為屋要夠大才有資格實現佈置家居的理想,陳設不同的藝術精品,其實品味從來不受面積限制。從事藝術工作的嚴仕芯(Sami)與丈夫首次置業,搬進約500呎的新居,清簡裝修襯托滿屋藝術收藏,參觀她的家,就像走進法國的精品小館。
記者:容慧心
攝影:陳永威
Sami和法籍丈夫Charles跟很多香港人一樣,擁有自己的物業後,才膽敢盡情裝修、佈置。「以前畫作、擺設都要放在Studio,現在終於重見光明!這裏雖然不大,但兩個人住兩房一廳,還有很多空間展示收藏品。」雜物不多,客飯廳以簡單的木及素色傢俬為主,偶有幾件搶眼的,也十分協調自然。
「梳化選了灰色,因為要放這個較誇張、與真人一比一的半身人像,其實這是奶奶在倫敦買的地燈,壞了後一直沒空修理,於是除去燈罩作裝飾。」梳化旁的窗邊有張咖啡小圓枱和兩張wing chair,突然有個豪華的銀色corner,卻沒有格格不入。「因為我很喜歡窩釘椅,姐姐送了這套咖啡枱椅給我後,我就多買四張窩釘餐椅令客飯廳的感覺更一致!」電視那邊的牆貼了木紋磚,配以簡約木矮櫃,旁邊也做了一個小書架放置日常閱讀的書本及小擺設,清新舒服。
奶奶新抱同樣講究
人人都說婆媳關係難搞,Sami與奶奶的性格卻出奇地相近,同樣喜歡藝術。鋼琴上的《白鴿》乃畢加索的名作,是奶奶在40年前買下的,「奶奶說不知道是真迹還是複製品,但顏色及筆觸都很真實,有想過拿去檢驗真偽,但放在客廳感覺十分諧和便沒有求證了!」杯櫃上還有一隻畫了中國古代美人的陶瓷碟。「奶奶千叮萬囑我要好好保管這幾隻中國製的陶瓷釉彩碟,說是非常貴重的東西。她年輕時開過一家古董店,家裏許多寶物都是她送給我們的。」廚房與飯廳之間的西藏木櫃,就放着Sami奶奶收藏的法國水晶酒杯及鍍金銀器餐具,「以前法國每家每戶都有一套銀器餐具,留待特別節日時用,跟節慶食物一樣重要,我卻每天都用着,哈哈!」香港人不太講究餐具,也不太講究藝術,但對Sami來說,藝術,就是貼身而不可或缺的生活一部份。
到處都是窩心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