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運動索晒氣 肺衰退先兆

做運動索晒氣 肺衰退先兆

【本報訊】中年人做運動時「索晒氣」,氣促與氣喘如牛,勿以為只是體能變差,小心是肺部功能衰退,患上呼吸道疾病不自知。一項調查發現逾四成市民在過去一年,曾出現呼吸道疾病症狀,惟逾四成人僅多休息或服用成藥,未曾求醫。專家警告,即使只是偶爾咳嗽或氣喘也不容忽視,尤其長期吸煙者,因肺功能衰退速度較一般人高三倍,更是患上慢阻肺病的高危族,未有及時治療隨時肺部永久受損。
記者:嚴敏慧

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去年有1,746人因哮喘及慢阻肺病等呼吸道疾病死亡。香港胸肺基金會副主席譚卓賢醫生表示,空氣污染及吸煙均為患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因素,以慢阻肺病為例,因支氣管內膜發炎,產生黏液堵塞氣管,或肺泡壁受損,令進行氣體交換的肺泡變少,患者會出現呼吸受阻,肺功能受損。

認知不足 延誤求醫

香港胸肺學會今年9月,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以電話訪問1,035名市民,發現受訪者對呼吸道疾病認知不足。逾四成人過去一年曾出現多痰、呼吸困難、長期咳嗽等病徵,僅五成七人會向醫生求診,其餘只稱會多休息,並認為病況會自行改善。另有近七成受訪者沒有聽過慢阻肺病,四成人誤以為肥胖和高血壓也屬呼吸道疾病的高危因素。
譚卓賢指出,吸煙會令肺功能加速衰退,其中長期吸煙者為慢阻肺病的高危族。不過,慢阻肺病早期病徵不明顯,例如運動期間氣促,有人會誤以為是體能變差而掉以輕心,直至日常生活受影響,或簡單動作也出現呼吸困難,才急急求醫,因而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他表示,若肺功能已嚴重受損,「病人行幾步都會上氣唔接下氣,連吃飯也感到辛苦,洗澡等自理能力也會失去,或要長期使用氧氣機,增加生活不便」。
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會長劉俊穎醫生表示,除藥物治療外,保持一定社交活動及運動,亦對病情有幫助,能延緩肺功能退化,減低患者入院次數,並有助預防出現焦慮及抑鬱情緒。不過,現時法例限制巴士上使用醫療便攜式氧氣樽,他建議當局盡快修例,讓需氧氣治療病人也可乘搭巴士,並加強有關慢阻肺病的公眾教育,減少歧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