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恒基發展(097)向母公司恒基地產(012)購入千色店業務,交易將於明日交由股東會表決。投資者曾一度質疑千色店的資產淨值不尋常地低,截至6月底僅得1,580萬元,但公司卻可年賺逾億元。翻看恒發股東通函,原來6月時,千色店曾一次過向恒地派發5.28億元的股息,導致千色店資產淨值在半年內「被抽乾」97%。
記者:吳綺慧 程俊華
恒地是次把千色店剝離、注入恒發之內,不但成功把千色店原本只值1,580萬元的資產,「變成」市值達9.345億元;由「四叔」李兆基掌舵的恒地,更在短時間內,連同股息合共收回14.6億元。
有基金經理指出,千色店在上市前先派回股息給原有股東,屬合理之舉,只是股息的金額較想像中高:「恒發收購千色店後,現金水平會大減,而千色店本身亦已經無咩錢,我唔覺得收購後,公司仲可以有咩大發展。」
不過,他認為即使交易對恒地而言較為「着數」,但恒發股東通過收購的機會亦很大,皆因恒發現時除了經營一條具法律爭議的內地公路外,已別無其他收入,故苦無選擇下情願買千色店,然後繼續收取每年不少於4仙的股息。
千色店現金剩2,039萬
今年6月底時,千色店一次過向恒地派發股息5.28億元,公司指這是由2011至2014年6月間、合共3年半所累積而來的股息。恒發稱,由於考慮到千色店未來會「得到集團的支持」,故相信千色店派付這股息屬「適當」。
千色店過去3年半間,來自營運活動的現金盈利(EBITDA)合共為5.67億元,即公司是次派付予恒地的股息,已佔去公司期內EBITDA的93%。千色店派息後,截至6月底止手頭現金只餘2,039萬元;由年初時有淨流動資產4.25億元,變為6月底淨流動負債6,280萬元。而公司資產淨值,就僅得1,580萬元,較年初大減97%。
如何定位成最大挑戰
為了提升交易的吸引力,恒地宣佈將會放棄收取千色店由今年7月直至交易完成期間的幾個月股息,假設收購在11月完成,估計恒地放棄的股息金額不少於7,800萬元。恒發稱,指舉可令交易作價市盈率由原本的7倍,進一步降至6.4倍。
千色店現時共6間分店,全是租用恒地或系內公司的物業,故千色店日後獨立運作,是否仍可獲恒地「照顧」、業務是否經得起市場考驗,均為投資者所關注。恒地最近已重新和千色店訂立9年租約,市場人士形容有關呎租合理(見另稿)。同屬地產商新地(016)旗下的一田百貨行政總裁莊偉忠認為,千色店經營表現不俗,但他們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定位自己:「一講起千色店,你即刻可以諗起乜嘢?他們有邊方面最突出?我覺得這才是他們要面對的問題。」
恒發自9月5月宣佈擬注入千色店後,股價翌日曾飆28%,高見0.87元,隨後股價輾轉回落至消息公佈前。臨近股東會表決,股價再見異動,上周五報0.7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