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仔K在佢嘅星島日報專欄(九月三十日)談「獨尊儒術」,講到日本德川家康掃平日本各地「大名」(即軍閥)建立德川幕府之後,想建立一套忠君思想,令日本人民唔好再以下犯上,不時作反。原來日本人在德川幕府樹立權威之前,流行「下剋上」,主張造反有理,如主君不濟,臣下就可以取而代之,弒君本是平常。
德川搵到一位寒酸儒家學者林羅山宣揚尊崇中國儒學,專門講忠君愛國,君臣父子,上行下效那一套。德川尊崇天皇,所有其他人就要效忠德川家,不得以下犯上。儒家學說中有批判嘅成份,因一般日本人不懂漢文,自然任得林羅山一批德川御用儒家隨意刪剪不提。
最近習近平又講尊崇儒學,左丁山與肥仔K有同一反應,唔係又用嗰套呀?好彩香港與海外還有好多人讀過「論語」「孟子」,略知一二,在西方民主思想衝擊影響之下,點都識得從儒家著作搵到一啲「非獨裁、獨尊」嘅言論,支持現代民主思維。左丁山一代中大生,必修大一國文、大二國文,二年級中期試(即升班試)必考「孟子」,因此人人都要捧讀孟子一書,隨口講得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再進一步,還識得搵番: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王曰:『禮,為舊君有服,何如斯可為服矣?』
曰:『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有故而去,則君使人導之出疆,又先於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後收其田里。此之謂三有禮焉。如此,則為之服矣。今也為臣,諫則不行,言則不聽;膏澤不下於民;有故而去,則君搏執之,又極之於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謂寇讎。寇讎,何服之有?』」
儒家講忠君愛國,係要有前設條件嘅,就係君主要尊重臣下,行仁義,不能用高壓手段迫害人民。新亞校友陳榮開教授(科大人文學部副教授)最近在明報發表「士人議政的根本出發點──近期學生運動所引發的反思」(10月25日)一文,值得一讀,要人民尊重政府,尊敬領袖,在位者必須做好本份,善待臣民,用英文講就係You must earn it!陳教授引《大學》講:「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朋友交,止於信」,正是仁、敬、孝、慈、信,各有本份,各有責任,君不仁,豈可罵臣不敬,父不慈,豈可責子不孝?……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精研佛學哲學,讀書多,或可向上頭講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