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宜擱下(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公投宜擱下
(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泛民主派打算再發動辭職變相公投,以戰略理論作較深入分析,會見到最少犯上四個錯誤。
一、學聯秘書長周永康上周五宣佈將赴北京要求與中共中央直接對話,正是對港共不斷推出「人大常委決定」的最有力還擊。這做法就如在日常生活中,當客戶服務員不斷說着「唔好意思,呢個係公司嘅政策」之後,你提出「咁叫你個經理嚟同我講」一樣。學聯的宣告已令港共面子盡丟,並將矛頭指向中共。而且,到正式出發當日,不論在香港機場被截還是在北京被拒入境,中共港共的野蠻顯露無遺,既能推動民情,又能徹底粉碎不少市民心中的「萬事有商量」的幻想。
二、雖然6.22電子公投有近80萬人參與,比2010年的「五區總辭,變相公投」的58萬多出接近四成,但香港沒有《公投法》是事實;這也是當年中共港共發動輿論戰的基礎,配以「浪費公帑」之說進行鋪天蓋地抹黑打壓。成功壓低投票數字之後,說成「廢除功能組別」只是小數人的訴求,徹底摧毀整場變相公投的作用。
三、不論6.22電子公投有近80萬人參與,9.28多少人迎抗胡椒噴霧及催淚彈,港共都表示人大常委已為政改作出決定;就連與學聯對話都要祭出「人大常委決定」作框架,這就引證不論公投結果如何,中共港共的態度和立場是不會有任何變化。簡明而言,這場公投無法產生向中共港共施壓的作用,並且因為(二)所論的,一切都對爭取真普選是不利的。
四、或以相反角度分析,別忘記中共給689的「四大任務」,其中只餘下「廿三條」立法未有正式動作。不論是以五區還是超級區議會議席辭職發動變相公投,中共看準了這個機會就必定向建制派傾倒資源搶奪議席。另一方面,過去的選舉都出現表面獨立實質親共的候選人攤薄泛民的票源,而近年港中矛盾下泛民被諷為「大中國膠」,一些背景不清的所謂本土派必定伺機出擊,輕則以針對泛民言論變相抹黑,重則就派人參選而進一步攤薄票源。綜合二、三及四,清楚見到公投的風險是高得香港社會無法承受的。
即使排除一些政客政團因為私利、私心而忽視學聯打算上京的效果,但泛民政客沒理由不留意到目前坊間的態度以及大多數新聞機構的編採手法,重蹈2010年的覆轍的機會非常大。不去先籌劃做一些事情化解和扭轉這個劣勢就貿然提出公投,實在難以理解他們為何會獻出此謀。
承如上一篇撰文提過,目前形勢膠着的主因是仍有大量中立而實際是看風駛隽的市民,該從生活入手去爭取他們走向佔領的一方,是最迫在眉睫要做的事情。而且學聯上京的結果還是未知之數,即使中共高層破格接見(雖然機會接近零)也相信只會是「遊花園」,但都預計能重新激發民情的效果;加上風險實在太高,公投一事還是擱下好了。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