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減值撥備回落及控制成本是滙豐控股(005)近年盈利增長來源,今日集團公佈第三季業績,雖再次靠減值及非核心項目帶動增長,但據悉其核心業務收益甚為疲弱,無大起色。根據滙控內部綜合14間券商所得的預測參考,集團上季度列賬稅前盈利平均增17.2%至53.07億元(美元.下同)。
記者:劉美儀
要留意的是,有關預測存在變數,因當中是否已包括最新公佈的5.5億美元(約43億港元)按揭抵押證券罰款,及傳聞外滙操縱和解談判所作的預留撥備,令揭盅的增長表現有所扭曲,仍屬未知之數。
綜合14間券商預測,季內集團減值撥備平均按年跌33.9%至10.53億元,與其次季度減值支出為10.43億元相比,減值按季持平。證券界指,由去年第三季起,集團連續三個季度減值下跌,上季度減值會否重拾明顯升軌,是前景焦點所在。
稅前盈利料雙位數升
截至10月底計,14間券商投資評級中,7間建議「買入」或「增持」,3間「減持」,「持有」評級則有4間。預測最悲觀及最樂觀的券商,分別估計滙控第三季稅前盈利為48.39億元(增6.82%)及56.91億元(增25.6%)。
若按彭博綜合10間券商預測,滙控季度稅前盈利平均增幅更高,按年升24.4%達56.37億元,最低及最好增幅預測分別為6.82%及44%。滙控上周五在美國預託證券(ADR)報79.14港元,較本港升0.29港元。
今年首季滙控減值已回落至10億元以下,年率化計是2003年購入滙融(次按問題根源)前水平,一名歐資證券研究主管指,美國貸款組合仍然減縮下,撥備支出應持續低位,歐洲相信亦會偏低,但亞洲水平已跌至谷底,回升乃是正常化過程,更何況區內若干商業銀行客戶的資產質素有轉差迹象。
關注上季減值會否升
金英證券(香港)中國香港銀行研究副總監陳昔典同意,儘管市場普遍預測季度稅前盈利按年增長,但他傾向留意滙控的下滑風險,包括季績是否反映按揭抵押證券罰款及其他操縱調查的撥備支出、集團減值會否明顯反彈而非持平。
英美息率到明年才有機會上調,息率曲線整體仍持平下,對集團核心支柱的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GBM)業務,旗下資產負債表管理收益,與交易盈利息收窄將構成影響。
瑞穗證券亞洲銀行研究部執行董事安彤善認為,渣打(2888)正陷困境,滙控則漸走出死局,惟即使後者季績優於渣打,滙控仍面對不少困難,最重要是確保集團在客戶收益特別是亞洲市場內享有增長,對歐洲基金投資者而言,很少會相信今年內滙控可在區內錄得實質客戶收益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