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來說,能用雙手造出任何事物都有其獨特的樂趣,所以很欣賞用雙手來作業的人。小至在街市裏拔芽菜的人,整天埋頭拔着每條不一樣的芽菜,堆成細小的山丘,眼力的要求亦高;中至廚師每天由買菜至切菜到烹調每天一樣的功能表,但仍吃出那一份出自內心的真誠味道,試想想廚房是多麼悶熱的地方!大至你的母親無時無刻地用她的雙手去照顧你,不論大小事項都親手打點,所有用手去做的事和物都包含豐富的情感及背後的故事。我總懷念着小時候的一隻布娃娃,那算是媽媽造給我的一隻及唯一的娃娃,那時我大約兩歲。
自製布娃娃
從遠古時代開始,娃娃就是陪着小朋友成長的玩伴,由母親用布、手來縫製出別具心思的布娃娃,對小孩來說特別有意義。第一位做手造娃娃出售的是美國的Izannah Walker(1817-1888),她的娃娃全是人手製造亦富有當時的民間色彩。在工業革命時期,娃娃都變成工廠化,因量多及價錢便宜,人手造的精美獨特的娃娃便少見了。但在1905年法國出版了一本兒童雜誌,名為《Bleuette》,這是一本每星期都包含不同故事、遊戲、食譜及小手工等的兒童讀物,目的是希望從小教導女孩成為淑女。每期裏面都有娃娃衣服的不同紙樣,帶動潮流,令每個女孩都買工廠製造的裸體娃娃,購買後會自行為娃娃縫製衣服,變成屬於自己的玩偶。
我亦從小由畫紙娃娃,到玩Barbie娃娃,至近20年開始造自己的布娃娃。最初是抱着好玩的心態,越造越多,放滿家裏,又捨不得送人。早兩年我開始跟不同的機構合作,把自己親手造的娃娃用作慈善拍賣,扣除成本後全數捐贈給受惠的慈善機構。今年這個名為「Art.Love.Life」的陶瓷娃娃慈善拍賣及展覽到本月5號,籌備了一年半有多,因每款獨一無二的手製人形娃娃,全是根據合作品牌歷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服裝設計為藍圖,亦是初嘗試用陶瓷加布混合製造而成,所以在研究物料的製作到磨合都用了一半時間。很高興有機會與本地品牌合作,為香港帶來不同的視覺享受。我們亦選擇了乳癌基金會作為今次的受惠機構,希望能帶動多些人去注意自己的身體,有效預防和及早發現乳癌。記得兩個月前曾提到美國疾病研究所2011年最新的報告,戴胸圍每天不要超過8小時,否則乳腺癌誘發率為75%,長時間戴會造成淋巴流通不暢,令血液循環系統不能有效運作,當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淋巴阻塞,很容易誘發乳腺癌,大家要好好照顧自己呀!
這次除了製作10隻獨一無二的手製娃娃作拍賣之用外,還設計了兩款瓷娃娃,限量每款100隻,大家可以買來支持慈善工作並送給朋友作聖誕禮物,別具意義!
【氣蘊生動】
撰文:葉蘊儀
九十年代歌影視三棲藝人,現為母親,2013年完成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碩士課程,熱愛藝術工作,喜愛電影、旅遊及獨處,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
本欄逢周一刊登
【三個粉絲去首爾】
追星實錄,即上韓劇讀: http://hk.apple.appledaily.com/k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