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學運領袖:港人令中國有希望

前學運領袖:港人令中國有希望

【本報訊】一個個帳篷,一幅幅文宣,一張張年輕臉孔;踏足金鐘佔領區,周鋒鎖彷彿穿過時光隧道,回到25年前的天安門廣場上。接過義工遞上的飯糰,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八九民運的火炬沒有熄滅,它在香港繼續燃燒着」。當年未竟之志在彈丸之地傳承,他指鎮壓不會出現在這個文明社會,「相信這一次以更好的方式結束」。
記者:佘錦洪 嚴敏慧 周子惇 姚國雄

「方臉形,尖下巴,眉毛較重」,八九民運首批21張通緝令第五張,寫下了這幾句簡單的描述。曾經是廣場上重要消息傳遞「學運之聲廣播站」的創辦人周鋒鎖,相隔四分一個世紀,以旁觀者身份再次踏足民運最前線,感動又感慨,「我們當年沒有成功完成我們的使命,所以現在的年輕人、高中生、大學生要承接」。
1989年,無數學生為了民主,從中國不同地方匯聚到北京;25年後,這股凝聚力來到了香港。
周形容香港是中國民主的堡壘,表示在佔領區短短一天中,已遇到了五個內地人,冒險來感受爭取民主的氣氛,「我跟他說回去會有危險,他說總是要付代價」。

周鋒鎖信慘劇不會重演

從罷課起一直關注,周鋒鎖以過來人身份分析局勢,認為當年慘劇不會在香港重演。他表示,像黃之鋒在衝擊公民廣場被捕後,可以在兩天內按法院命令釋放,「這個在大陸是無法想像的,因為大陸只有政令而已」,證明香港仍保存相對獨立的司法制度。而香港有不少社會組織,如政黨、NGO、教會等,有相對多元的聲音,亦較當年北京一言堂理想。
周又表示,香港因有新聞自由,起到監察作用,是確保不會重演慘劇的重要一環。他指這樣的新聞自由只在大陸存在過一段短時間,「從絕食到戒嚴,那是在中共歷史上唯一一段自由時間」,因此特別關注近期干預新聞自由的行為,包括壹傳媒大樓被圍堵事件。

新面孔為運動注入力量

作為前學運領袖,周不希望在這個話題上着墨太多,但明白領袖面臨着更大的犧牲跟責任,「我很敬佩他們」。在學聯與政府對話當天,身在洛杉磯的他凌晨3時起來看直播,十分欣賞學生的表現,「一個運動為甚麼有力量?就是在過程中不停找到新生的可能,包括找到新的臉孔」。
無論運動結果如何,周指民眾有機會能夠出來表達,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成功,希望香港人能積極面對普選這個天賦人權議題,「有香港人在北京跟我說:『我在你們身上看到中國的希望。』」
走出時光隧道,周鋒鎖將這一句話帶到今天香港:「今天我在香港人身上,看到了中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