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居屋與市價脫鈎?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居屋與市價脫鈎? - 李兆波

市場傳出房委會會在年底推售首批新一批共2,160個居屋單位,實用面積的呎價介乎5,593至6,113元,售價由187萬至326萬元不等,而白表家庭入息上限調高至4.6萬元,一人申請為2.3萬元,資產上限分別為101萬元及50.5萬元。
以一人為例,假設買入了187萬元的單位,月供8,594元,加上管理費等支出,尚算可以應付。當樓價是上限的326萬元,月供接近1.5萬元,對比起家庭入息上限的4.6萬元,仍然可以應付。這是以20年供款及九成按揭計算。其實每月供樓負擔的金額與樓價掛鈎,買家在購買時宜在位置、面積及樓價方面按自己的負擔能力來考慮。
有意見指居屋的售價與市價脫鈎,因為白表的申請人負擔不了。從以上的數字,此說法並不成立。反而是居屋的角色問題,如果居屋的角色是令更多人騰出公屋單位以增加流轉,那居屋的價格一定要吸引,這次的折扣率是三成,以市價七成出售。當購買者以七成按揭買入樓價最高的單位,單是首期已是資產的上限,沒有剩餘的流動資金。對於綠表的申請人,只有價格高與低的問題,沒有資產及收入的限制,可以按自己的能力來決定。
房委會以出售居屋來賺取利潤以資助興建公屋。若售價不與市價掛鈎,也一定要高於成本,否則無以為繼。這次的收入及資產上限已上調,以配合出售的價格。平心而論,市區及新界入門級的舊單位要600萬及300萬元。
符合資產與收入限制的朋友,或有能力的公屋住戶,可以在政府痛定思痛再推出居屋時考慮一下。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