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女上門接客 難照應風險高

妓女上門接客 難照應風險高

【本報訊】灣仔嘉薈軒雙屍案兩名女死者均為南亞裔妓女,令人想起2008至2009年先後有七名鳳姐遇害事件,其間引起性工作者恐慌。

警員昨午帶同警犬,在案發現場附近一帶街道搜查。
劉柏麟攝

本地鳳姐有同業守望機制

關注性工作者權益組織「紫藤」發言人表示,自上次連串鳳姐兇案後,香港的華人性工作者已經發展出一套守望相助的機制,如去陌生客人家中前會先通知友同業好姊妹,以便對方適時致電確保平安;但南亞裔或外籍妓女則無類似的同業守望相助機制,令她們上門與陌生客人交易時相對危險。
有鳳姐亦都坦言,擔心個人安全,絕少會到客人家中交易,因為擔心會遇劫甚至有生命危險,反觀在鳳樓接客,既有閉路電視錄下顧客形貌,毗鄰鳳姐亦可互相照應。
警方消息則指,持旅遊證件在港賣淫的外籍妓女上門接客風險確實較高,即使遇害人間蒸發,亦未必會即時被發現。
近年最轟動的鳳姐連環殺手有兩人,一是巴基斯坦裔無業男子Razaq Nadeem,他疑因無錢還賭債,於2008年3月14至16日三天之間,先後在元朗及大埔鳳樓內,劫殺三名30至35歲的鳳姐,在交易後箍頸令她們窒息死亡,案發後他逃往澳門,其後終落網被判終身監禁。
至於,另一鳳姐連環殺手裝修工人康子賢,則懷疑為尋變態的刺激,在2009年1月,先後以沾有哥羅芳的毛布,焗殺兩名25及47歲鳳姐,並且偷去她們的手提電話及八達通卡,最終因此留下行蹤被捕,同樣被判囚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