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兩位科學家伊雲斯(Evans)和卑索普(Bishop)進行了一項有關不育的研究,意外發現一種新物質。當實驗鼠缺乏此物質時,會引致不育。此物質後來被正名為維生素E,屬脂溶性維生素的一種,又名「生育酚」(Tocopherol),希臘文就是生產(Bring forth)的意思,當時相信這物質可能對胎兒和小童的發育有重要作用。
進一步研究顯示,維生素E具抗氧化功能,保護細胞膜(Cell membrane),免受氧化作用損害。有多種食物含較多維生素E,包括肉類、食油、蛋和大葉蔬菜,專家建議每人每日攝取15毫克維生素E。
肝膽胰病的患者,腸臟吸收脂肪出現問題,可導致身體缺乏多種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E。如缺少維生素E,腦神經細胞功能可能會受影響,「紅血球細胞膜」(Red cell membrane)亦較容易被氧化,產生溶血(Haemolysis)現象。
科學家曾懷疑血管硬化、冠心病、中風和某些癌病亦可能與缺少維生素E有關,但始終未能證實這些假設。醫學研究顯示,服用維生素E並不能降低患冠心病風險,過量維生素E卻會影響身體止血功能,引致流血難止,尤其是增加腦出血(Cerebral haemorrhage)風險。
請注意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長期使用維生素E補充劑可以預防任何疾病。相反,過量維生素E可能影響健康。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