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特首梁振英先生大概一星期前對體育及宗教界的評價,本人對此感到驚訝和失望;一聲「唔好意思」未能令我把對政府的憤慨當粉筆字抹去。
首先,很諷刺的是在我上一篇專欄上才剛寫道:運動與社會正同步成長。可惜梁先生對我的看法好像不太認同,梁先生口中所謂「體育宗教界人士對經濟零貢獻」,令我不禁作出許多聯想,他在說的應該是一種相對說法。無可否認,相比其他經濟活動,運動可能沒多少直接貢獻,但是令我驚訝的是梁先生怎麼沒把政府極力推動的運動普及化視作運動對經濟的貢獻?全民運動不正正在提高社會的勞動力,難道這不算是對經濟的貢獻嗎?
相比之下精英運動培訓可能沒有全民運動那般來得有經濟貢獻,事實上政府需要投放資源於有潛力的運動員身上,計算下是一個較全民運動風險高的選擇。但是撇除所有理性的經濟分析,說到底運動根本不需要甚麼經濟貢獻來確定它的位置,因為運動對社會的貢獻是不能量化的。它除了能帶給社會莫大的勞動力外,還擔當起平衡身心健康的重任。從小接受高等教育的我們都知道金錢是買不到健康,亦時常聽師長們言道:「儘管你有再多的財富,沒有健康的體魄,也沒福氣消受。」所以我深信運動才是最能夠帶領市民走向更健康和持久的未來。
沒有運動的社會會失去色彩和朝氣;運動是最基本,亦是最核心的價值之一。
歐鎧淳
入水能游、出水能飛--------香港女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