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依呀!」說話來自青春美艾少女,聽後骨頭便也酥起來。
「我不依呀!」說話來自年近半百中年女士,聽後毛管便即豎起來。
故事始於五月中旬,單看正電子斷層掃描(PET-CT Scan)便已叫人擔心,左肺黑了一大片,意思是新陳代謝率極高的腫瘤早已侵蝕左肺,餘下肺功能不多;再看病理報告,此類腺癌生長速度快,但可惜沒有EGFR或ALK等因子突變,故此化療是唯一有效方法。
病人及其家人早已嚴陣以待,從他們眼神便知他們在等待奇蹟出現,網上資訊氾濫,病人及家人不難得悉標靶治療好處,雖從未與醫生見面,但期望早已高企。當醫生說到:「我希望盡快開始化療。」失望之情見形於色,就在這刻,第一句「我不依呀!」出現,丈夫像早已習慣,像哄孩子般溫柔地說:「乖啦,聽醫生話啦。」又是一句「我不依呀!」她說:「我不要掉頭髮呀!我好唔開心。」竟然不是為可能掉性命而不開心,醫生忍不住便說:「病情實在嚴重,亦有生命危險,相信我們要Set priorities。」(奇怪習慣,醫生進入辯論狀態時英文便會衝口而出)可惜醫生說話未受重視,那邊廂花槍照耍,過了十數分鐘丈夫才提起勇氣說:「醫生,照你意思辦吧!」
匆匆數月,再看新一份正電子掃描,左肺已變得雪白,只剩下兩公分小點,為小成就高興同時也把前後兩份掃描在秀髮依然的病人面前作比對,說:「成績很好,化療相當有效。」可惜未能換來開心笑容,她說:「但還有這兩公分。」醫生不介意病人期望高,回答說:「這是常見情況,故此你應繼續使用藥物維持治療,副作用少也能較長久控制腫瘤。」
果然再來一句「我不依呀」,隨即又是花槍亂舞,這會醫生心裏說:「我的天呀!」(其實廣東話意釋應是「頂你唔順」),再來一趟「要做又不要做」的漫長討論……
別人夫婦關係跟醫生完全無關,但一句「我不依呀」卻反映一種特別心理現象,接受治療是理性的,成年人當應理性接受,但也有成年人遇上困難時會以Regression(倒退)作逃避方法,當Regress到孩童狀態時便可以把決定性責任移交到愛護她的人手上,自己便毋須直接面對壓力。
合理的Regression實也無傷大雅,被人愛護總是幸福的。惟下次見這病人時醫生要多穿衣服,不要被凍襯。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