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環球股票市場的波幅顯著增加,主要股票市場皆見一定幅度的調整,追本溯源,這次市場波幅擴大的原因是來自外滙市場,美元相對其他主要貨幣如歐元、日圓等顯見升值。
美元強勢,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經濟出現結構性改善,貿易赤字及財政赤字均見改善:前者是因為頁岩氣的迅速發展改變能源格局,令美國的能源進口減少從而收窄貿赤;後者則是因為企業盈利改善令稅收增加,同時政府開支亦大幅削減。
貨幣政策是助力
貨幣政策環境亦是一大助力,儲局開始收緊其貨幣政策,但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卻是反其道而行,不但會持續寬鬆,甚至可能加碼,令美元相對歐元及日圓更見強勢。
美元轉強及波幅增加引致的股票市場調整,不難令人聯想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會否重演。但現時亞洲各國的經常賬狀況較當時大幅改善,如中國、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皆見盈餘,外滙儲備亦然,誘發市場危機的可能性大降。
不過,美元上揚確實令部份依賴商品出口的新興市場受到負面影響,但回落的商品價格,如油價下調,卻有利依賴能源進口的主要亞洲國家,整體上我們認為現時亞洲的投資主題,已由原來的增長故事,轉變為改革故事。
亞洲市場受環球波幅大增影響,各有不同表現,但顯而易見,關鍵在於改革之上。
以印度為例,新任總理莫迪帶領30年來首個一黨掌控的政府,力推改革計劃,反彈前的高低位波幅僅4%;日本股市調整相對較大達12%,但主要卻是因為早前上調消費稅所帶來的經濟數據下滑所影響;中國股市則更加是巍然不動。
我們認為,雖然這些市場並不一定在短時間內可扶搖直上,但這些地區的改革措施確實見一定成效,有機會被重新估值。
富達國際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