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第四季以來,環球投資市場持續反覆,新興市場自然未有例外。但就估值而言,新興市場無論是股票與債券均處合理水平,當中新興亞洲更可看高一線,但是各國前景存在差異,投資時須具選擇性。
擁有豐富改革題材,是新興亞洲有望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實上,新興亞洲近年已掀起一場改革浪潮,先有中國逐步推行經濟轉型,並於去年為全面深化改革制訂藍圖,繼而有印度與印尼在今年較早前先後舉行大選,兩國的新領導班子料均會銳意改革,而南韓財長崔炅煥上任以來也推出連串刺激經濟措施。上述各國的改革成效,應可於未來數年浮現。
中國印度最吸引
在經濟前景方面,新興亞洲現正經歷一個相對明顯的周期性復蘇,區內出口可從環球經濟緩步改善中受惠,中產崛起與人均收入增加則為內需帶來可觀增長。儘管新興亞洲增長速度確較以往緩慢,但仍有不俗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上月調低全球經濟預測的同時,亦將對新興亞洲今年的預測由6.4%上調至6.5%,料明年增長可望增至6.6%。
再者,新興亞洲國家財政狀況相對較佳,主要國家當中除印度與印尼之外,現時均保持經常賬盈餘,而印度與印尼經常賬赤字也漸見改善。萬一美國開始加息,新興亞洲受資本流動逆轉的影響將較小,相關投資市場風險也將較低。
在新興亞洲的股市當中,現時仍以中國及印度最具吸引力,前者估值偏低,結構性改革逐步推進將有助提升股票回報,為投資者締造更佳機遇;印度股票同樣有不少改革主題,早前回吐正好提供入市時機。
債市方面,亞洲信貸市場估值仍較已發展市場吸引,投資者可留意與美國息口相關性較低的市場如印度與斯里蘭卡等。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