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蘋果的破壞性創造力 - 利世民

利字當頭:蘋果的破壞性創造力 - 利世民

Apple Pay不算技術上突破,但它的出現卻反映,在某些封閉和寡頭壟斷行業,出現轉變還是靠外力。
昨天講到各大零售商自家製CurrentC來力抗信用卡公司的霸權,有說指和集體杯葛Apple Pay有關。Apple Pay讓信用卡交易的保安程度大幅進步,是CurrentC背後的金主所不願見到的。不過,難道他們夠膽連信用卡也一併抵制嗎?說到底,除了信用卡行業是封閉和寡頭壟斷,零售業何嘗不是一樣?資本密集型行業傾向自組織成封閉系;價值鏈上下流的壟斷集團一環扣一環,就成為了某種資本主義的超穩定結構。
蘋果對於破壞既有秩序,自有一手;或者更正確一點說,蘋果在掌握破壞性創造的時機,比別的企業更準繩。當年人人都說蘋果對付不了唱片和電影業的保守派。不過,蘋果最終還是成功了。網上賣歌沒有邊際成本,薄利多銷,賣得一首賺一首,是很簡單的道理。但經濟教科書中講的不完全競爭狀況,唱片和電影業追求的不單是量,還有在不同產品周期,以最高售價將產品出售。過去近一世紀,這是唱片和電影業的基本運作原則,一直到盜版問題猖獗,蘋果iTunes才成為電影和唱片公司沒有出路中之出路。
話說回頭,零售業其實也不是純粹出於看不過眼信用卡公司坐享其成那麼膚淺。在過去十幾年,多得Amazon,傳統零售業的邊際利潤插水式下跌,從前不在乎的百巴仙,現在卻變得極為重要。再者,像Walmart這種巨無霸,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高速增長,現在系統內的現金流分分鐘比銀行更穩健。事實上,從前的零售百貨公司有自家推出消費信貸的業務,現在信用資料比過往更透明齊全,要「踩過界」的門檻也低了許多。
蘋果在這個時候推出Apple Pay,除了方便舊有的Bricks and Mortar零售商,其實也支援在App裏面的各種消費。
從前In-app purchase,最多人投訴就是說蘋果分成食水太深,可是用Apple Pay消費,跟其他信用卡服務沒有分別。蘋果的策略,無疑是十分明確清晰。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