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查康師傅廠房憂輸入台灣問題油 銷售恐受累

內地查康師傅廠房
憂輸入台灣問題油 銷售恐受累

【本報訊】康師傅(322)母公司頂新集團,在台灣被查出使用「黑心油」而引發軒然大波,儘管康師傅已多次發聲明澄清與台灣公司是獨立運作,沒涉及油品事件,圖劃清界線。不過,台灣《壹週刊》昨日就報道,指內地食品監管當局已於9、10月,多次派員到康師傅位於天津總部的廠房進行調查,反映內地方面開始關注事件。

記者:陳健文 吳綺慧

事實上,儘管康師傅多次澄清沒有輸入或使用台灣的問題油,更在兩星期前終止對台灣味全使用「康師傅」品牌的商標授權,但康師傅由9月中至今,股價仍累挫逾13%。
市場主要是由於憂慮事件如繼續發酵,或會對內地的消費者造成心理上的影響,間接打擊康師傅在內地的銷售。

天津查廠抽樣調查

台灣《壹週刊》昨日報道,指自9月上旬台灣爆發「黑心油」風波以來,內地官方已展開調查行動,天津濱海新區食品藥品監管局於9月中旬派出執法人員,到康師傅生產即食麵的天津頂益食品有限公司,展開現場調查。
報道引述內地食品監管當局的人員指出,調查的範圍包括企業的入貨票據、賬目、倉庫,並且對產品的原料進行抽樣調查。
報道又引述康師傅的高層,證實當局確實在9及10月多次到天津查廠,惟強調局方沒有發現有台灣曝光的問題油脂,重申公司與台灣方面是獨立運作。
本報昨日曾就有關事件向康師傅方面了解,公司沒有正面回應事件,強調現時一切運作正常,公司自己定期亦會進行循例的檢查。

圖左為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 台灣《壹週刊》圖片

高盛:盈利影響有限

康師傅今年下半年開始,已逐步退出「買杯麵送腸仔」的減價戰,原本市場看好公司下半年利潤率可顯著反彈,但現時受油品事件陰霾困擾,令公司股價表現不振。
高盛早前發表報告,指今次的問題油醜聞,雖然有可能會拖慢公司在內地的即食麵銷售,但料對整體康師傅的盈利影響有限。
高盛指出,就以往有公司出現食品安全事故而言,事故發生後的6個月,有關銷售平均會下跌13%至24%,並且需時12至18個月才可回復至出事前水平;但由於今次康師傅的產品並未有出現問題,故相信影響遠會較輕微,即使負面新聞報道會打擊消費者信心,料銷售跌幅亦會在10%以內,故維持對康師傅「買入」評級。
有關消息未有影響康師傅昨日的股價表現,公司昨收報19.14元,微漲0.8%,成交金額約為1.4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