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六年影響

QE六年影響

股市:美股屢創新高

聯儲局於2008年11月推出量化寬鬆措施後,資產市場價格「見水即生」,美股、美債孳息以至金價都曾創新高。其中,被國際大鱷索羅斯指為終極泡沫的金價,三年前已率先觸頂。
低息環境下,加上儲局量寬作後盾,資金湧向風險資產追求回報,美股牛市已持續6年,道指及標指今年來迭創新高,納指上月初曾升至4598點,創14年新高,逐步逼近千禧年科技泡沫時高峯。
在儲局這個最大買家力撐下,美國國債牛氣沖天,10年期債價曾在2012年7月創歷史高位,債息跌至1.38厘。儘管儲局今年開始收水,但10年期國債孳息近日處於2.3厘附近,較年初還要低。
金融海嘯後,黃金則成為對沖及避險必然之選,價格在2011年9月升至1,900.23美元的新高,雖然在儲局退市及環球低通脹陰霾下,金價從高位大幅回調,但至今仍累積近70%升幅。
原油則受經濟、美元滙價、供應增加及美國頁岩氣競爭拖累,紐約期油曾近日已跌至80美元水平,但QE1至今仍有約20%升幅。

經濟:失業情況改善

美國經濟重現生氣,過去兩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增長2%至3%,與2008年第四季收縮8.2%的凶險形勢大相逕庭,失業率亦由高峯期的逾10%降至不足6%,儲局三輪量寬功不可沒。
雖然年初雪災拖累首季經收縮2.1%,但次季已錄得4.6%強勁增長,若最後兩季能一如市場預期保持3%以上增長,增長期將會是九年來最長。
儲局2008年推QE1後,滿以為經濟已雨過天青,結果事與願違,促使儲局在2010年11月至翌年年中推出QE2,事後再次證明過份樂觀,遂於2012年底推出QE3。
綜合市場意見,從刺激經濟角度衡量,QE1協助經濟擺脫嚴重衰退效果最明顯,惟及後兩輪QE的成效已退減。根據三藩市聯儲銀行一份研究,QE2的成效只及QE1的三分之一,估計僅為2010年貢獻0.13個百分點GDP增長。

物價:通脹率未達標

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於2012年12月首次將失業率及通脹率與加息周期掛鈎,自此這兩項數據便經常掛在各儲局官員的口邊。雖然當地經濟和失業情況明顯改善,但通脹率至今卻未能達標。
聯儲局的通脹目標為2%,但過去一年,當地只有四個月的消費物價指數是達到或高於2%,上月更意外地連續兩個月維持按年增1.7%。在量寬措施下,美國的通脹仍然溫和,令人憂慮儲局退市後當地通脹會更疲弱,重燃通縮憂慮。
歐洲、日本、甚至中國的情況亦令人擔心,歐元區9月通脹率按年僅增0.3%,創2009年10月以來新低,歐央行需要進一步放水支持經濟。日本方面,市場預料當地無法在下個財年達到2%的通脹目標,更可能影響調高銷售稅的計劃。中國9月份通脹回落至1.6%,為56個月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