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續扶貧和追求增長之間,巴西民眾前天(周日)選了前者。巴西總統大選結束,羅塞夫(Dilma Rousseff)以取得51.6%選票險勝連任,承諾透過對話修補激烈選情所造成的國家分裂。分析指她勝出全賴「食老本」,經濟衰退、貪腐問題將令新任期荊棘滿途。
今次是巴西自1985年擺脫軍事獨裁以來的最激烈選舉,全國約1.4億選民要從執政工人黨籍的現任總統羅塞夫,及社民黨候選人內韋斯(Aecio Neves)之間作抉擇。最終羅塞夫得票51.6%,略多於對手的48.4%,驚險連任,帶領工人黨連續四屆贏得大選,為該黨開創執政16年的紀錄。羅塞夫得票主要來自北部基層人口,內韋斯則獲南部工業化地區的中產支持。
承諾刺激經濟 舒緩通脹
「在歷史上,窄幅優勢有時候會比壓倒性勝利帶來更強、更快的轉變。」選舉令巴西出現地緣及階級分裂,羅塞夫在發表勝利演說時,表明新任期首要任務是透過對話團結各方,又指再度當選「是要實現巴西人民渴求的巨大轉變……我希望成為一個比過去更好的總統」,承諾會刺激經濟復蘇、舒緩通脹、協助製造業、推行政改以打貪及改善政府過於官僚的作風。
今次選舉被視為對工人黨12年執政表現的公投。首八年,時任總統盧拉(Luis Inacio Lula da Silva)積極扶貧,推出「家庭補助金計劃」及龐大房屋政策助4,000萬人脫貧,經濟同時錄得強勁增長,令巴西躋身「金磚五國」之一,帶挈羅塞夫四年前成功以「盧拉接班人」姿態當選首位女總統。她延續福利政策,將失業率控制在4.9%的歷史低位,國民平均收入扣除通脹後亦在她任內增加了10%。
低下階層投票支持羅塞夫
然而,巴西今年首半年經濟增長不足2%,出現五年來首次技術性衰退,加上通脹高達6.75%、世界盃和2016年奧運的土木工程都牽涉貪腐問題、大政府路線嚇怕投資者等,都令工人黨「老本」被逐漸花光。選前突然爆出國營石油公司Petrobras向官員和工人黨黨員提供回佣醜聞,而羅塞夫一早知情,都嚴重影響她的選情。
但政治風險顧問機構Eurasia指,「選民經歷過經濟快速增長,對爭取連任者有利」,民眾深怕政黨輪替會失掉風光日子,尤其是低下階層,因此紛紛都將票投予羅塞夫。19歲大學生羅馬坦言,「我們需要羅塞夫繼續援助有需要一群,我不是為自己投票,是為弱勢社群及草根階層而投的」;56歲退休公務員維亞納亦擔心羅塞夫倒台「會令國家倒退,現在大家都可以繼續向前,我興奮莫名」。
路透社/法新社/彭博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