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佔中「敵我矛盾」 滬港通難樂觀

國策解碼:佔中「敵我矛盾」
滬港通難樂觀

本欄上周二提及,有內地證券業人士透露,因佔中形勢複雜,中證監對滬港通不敢「㩒掣」,以免孭鑊。港交所(388)周日承認滬港通開車無期後,筆者再向專門研究經濟政策的內地學者請教,希望了解更多中央延遲滬港通開車的決策內情,年底前開車是否有望。
而所得到的答案就是,中央已經將佔中定性為「敵我矛盾」,所有涉及香港的經濟政策都要面臨檢討,滬港通形勢都不容樂觀。
該專家提醒,在佔中啟動之前,內地地方政府來香港搞投資推介會如過江之鯽,但佔中之後,近乎絕迹;另外,佔中之後,再鮮有內地財經官員,就涉及香港經濟政策公開發表談話,事件絕非尋常。佔中議題敏感,在內地官場已成禁忌,所有大小官員,除港澳辦系統外,都不敢踏足香港,以免被問及佔中,表態稍有失誤,就造成不可挽救的政治災難。在這種氛圍下,中證監根本難以正常推進滬港通工作。
「敵我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是特首梁振英慣用的中共術語,在香港是笑話,但在內地卻仍是官員的慣性思維。該專家痛斥,「很多幹部腦子裏想的還是階級鬥爭」,雖然財經系統官員思想較開明,「但他們沒有決策自主權,要聽中央金融工作小組。」
滬港通明顯對內地更為有利,但與香港財經官員只需對自己的範疇負責不同,內地官員要有兩盤賬:「政治賬」以及「經濟賬」,若政治賬搞錯,政績再好,亦隨時會失去官位,因此中央定性是官員首要考慮。

內地官員觀望習總表態

目前對佔中定性是由政治局常委、中央港澳工作小組組長張德江作出,視為非法,文宣系統不斷上綱上線,稱是反華動亂,已經是「敵我矛盾」。在此政治環境下,內地財經官員都需要觀望事態發展,以免犯上政治錯誤。
坊間有言論指,滬港通必須在年底前通車,否則無法列入明年三月人大報告的工作成績,令提出的總理李克強「冇面」。專家提醒,與胡溫時代不同,目前經濟決策權已逐步移至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手中。目前最值得留意的是,習近平對佔中定性仍未作出公開表態,之後會否修正張德江原來的「敵我矛盾」立場,改為「人民內部矛盾」,將是影響負責香港政策財經官員取態的最重要因素。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