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是中國倫理中最重要的一環。財產、家業、名譽,乃至天下,都是父傳子,子傳孫,世世代代,牢不可破。飲食界也有許多子承父業的故事,各有造化。有的人,把父輩幾十年辛苦建立的名聲毀於一旦;幸而亦有人,跟隨父親的腳步外,還走出自己的另一條路徑。
父子,放在廚房內,就不再只是父子,還是師徒,是賓主,是戰友,關係縱橫交錯,卻讓傳承的味道,格外滋味。
記者:陳詠敏
攝影:黃子偉
爸爸說:「傳授的不是食譜,是心機。」
黎有甜的蛇羹很好吃。蛇肉、冬菇、木耳、筍絲都切得仔細,一個薄芡似有還無,吃來像湯猶似羹,輕巧如秋菊撲鼻,吃得人風雅,如詩如畫。
60年代,黎有甜加入恒生銀行宴會部,師承江太史家廚李才,嫡傳了這道正宗太史五蛇羹,也學會了一手精巧失傳的粵菜。幾十年後的今天,他開設的中菜館桃花源早已是不少名人高官飯堂,也是米芝蓮餐廳,城中能跟他齊名的粵菜師傅沒幾人。
很多廚師都不想兒子步自己後塵從事飲食業,不是看不起這行頭,而是深知做飲食辛苦。工時長,爐頭熱,有汗出,少糧出,黎有甜在這行頭青絲到白頭,感受特別深,他改寫了唐伯虎的《贈西州詩卷》,作為自己的寫照:
「蒸炆炒燉四十年,廚房行樂店中眠,
四方海外傳名字,誰知腰間無酒錢。」
星級名廚背後,甘苦自知,不足為外人道。偏偏他兩個兒子,近年卻一一決定回來跟他投入飲食業。
黎有甜不無擔心,卻知阻止不來,「我們老一輩總是用自己的經驗去套落後生一代身上,這樣一言堂跟共產黨有甚麼分別?唔work的,年輕一代要做,你只能讓他做。」
於是黎有甜把自己的生意、心血和名聲,當兒子的課本。
他把懂得的都傾囊相授,然而他傳授兒子的,不是一個個巧手失傳的食譜,「中國人就是給『家傳』兩個字害死。就是因為執着於家傳,才阻礙了流傳。」他認為古法菜的關鍵是心機,「你有沒有凌晨起來煲湯?有沒有把材料仔細切好?有沒有按部就班來煮?其實很多中廚都會技巧,只是大家都偷工減料而已。」所以他教給兒子的是管理,要他們到廚房學做菜,不是為了讓他們成為大廚,而是讓他們知道當廚師的難處,「鬧人前都要先明白別人難處才識鬧。」也教他們採購,「買東星要買菲律賓的,不要印尼的;乾鮑要買舊貨不買新貨,從第一步便把好關,出品自然差不過去。」黎有甜對我說,眼睛卻是望着身旁的兒子黎宇文。
兒子說:「重要的是字號可以流傳。」
黎宇文(Maurice)是黎有甜的大兒子,他跟爸爸格外親近,因為二人都同樣酷愛粵劇。店名「桃花源」,正是取自他成立的「桃花源粵劇工作舍」。「小時候是爸爸聽,我又跟着聽,現在反倒是我教曉他如何欣賞粵曲。」Maurice說。
連做生意,也變成是由兒子來主導父親了。現在黎有甜的小兒子黎宇恆主理澳門分店,大兒子黎宇文則打理香港事務,幾年間他們為父親張羅,在九龍、澳門和上海都開了分店。最近,Maurice還策劃了桃花源以外的新餐廳,Curry box by Tim。
Curry box by Tim跟桃花源只有一街之隔,卻是格調完全不一樣的餐廳,Curry box小小的一間店,像cafe又像CD舖,賣的獨沽一味是咖喱快餐。原來這道咖喱,是他們家人重要的味覺回憶。
「從前我們跟爺爺住,爺爺有五個仔女,每個仔女又各有兩個仔女,於是每逢過時過節便有五個家庭,共廿多人在我們家吃飯,那時爸爸做的菜必有咖喱雞或咖喱牛腩,秋冬另有一大窩蛇羹。」咖喱與蛇羹,就是黎家的味道。
可是咖喱放在桃花源,檔次就是不對,於是Maurice索性另開一家咖喱店,以快餐模式經營。
高檔+平民 可攻可守
這咖喱的秘方,是黎有甜從前在恒生宴會部工作時跟巴基斯坦護衞員學回來的,以十多種香料和蔬菜加上純牛油煮成,香味特濃,吃來不是甜美可人的椰汁咖喱,而是正宗帶香辣,入口會有微微痛感的印巴式咖喱。現在有咖喱雞、咖喱牛腩和咖喱雜菜三款選擇,可配白飯、麵包或腸粉。獨沽一味,卻變化多端,簡單好味。Maurice想法很簡單:「我們已有高檔的桃花源,再開間平易近人的快餐,將來進可攻退可守。」
只是當名廚的兒子,在開分店、開新餐廳的時候沒有壓力?不怕搞砸了被人說是糟蹋了伯爺的心血?Maurice倒是輕鬆:「做生意就是要博,或得或失說不準,真的失敗了也不一定是因為我管理不善。重要的是把字號流傳。就像中國、日本都有很多百年老店,他們也不一定是家傳一代接一代,但他們家族的字號卻可以流芳百世。你要是問,寧可把爸爸心血止於我們這代,還是嘗試開枝散葉,我會選擇後者。」
Curry box by Tim
上環禧利街16號地下
澳牛太子爺:「第三代,就只有我知道炒蛋秘方。」
神級餐廳澳牛,飲食界的傳奇。神技炒蛋,冷淡招呼,長長人龍,謝絕訪問。每天都有源源不絕的客人等着送錢給他們使,可是鄧曉洋卻沒有留在家族內看守這隻會生金蛋的鵝,而是選擇往外闖。
澳牛由鄧氏家族經營,至今超過30年。由爺爺創業,再傳給四個兒子共同經營,鄧曉洋的爸爸排行第四,他作為第三代,也和一些堂兄弟留在店內幫忙。可是真真正正對廚房工作有興趣的只有他,於是人人都想知道的炒蛋秘技,連同他在內,竟然只有五個家族成員知道,就是他爸爸四兄弟,以及他。
帶上秘方 另起爐灶
鄧曉洋本來在澳牛幫忙,「可是家族生意已經這麼成功,還可以再怎樣突破?在店內,伙記難免不敢叫我工作,我覺得這對自己發展也不好。」於是他帶着家族的絕活,和朋友在九龍城另開了一家聯發茶餐廳,餐牌跟澳牛的有九成相似。
自立門戶,遇到的大小問題都叫他意想不到。「原來只加裝兩部冷氣機要重新入則,足足搞了四個星期。原本又打算以簡餐為主打,但原來九龍城的客戶不似油尖旺,他們會想吃些飽的熱的東西,結果經過了多個月晚市拍烏蠅的場面,最終還是決定加入三幾款碟頭飯。」
可是對於自己的功夫,鄧曉洋還是很有信心。「每天的炒蛋蛋漿都是由我親手調校的。我只能告訴你,我用至少三種蛋,其他的我都不能說,但夏天、冬天配蛋的比例又會不同,一切都是經驗。」
聯發的炒蛋,水嫩嫩,滑溜溜,如瓊脂豆花,跟澳牛的不相伯仲,常餐內的沙嗲牛肉麵更是心機作,用上新鮮手切火鍋級數的肥牛,配上出前一丁亦不另加收費,令人好感動。我讚他有心思,炒蛋好吃,鄧曉洋卻說:「我阿爸話我炒蛋仲未夠好。」然後笑笑:「不過佢食晒。」笑得像個默書100分的好孩子。
聯發茶餐廳
九龍城侯王道2-4號地下1號舖
潘紹聰X柳俊江
星期一至五 晚晚「搵鬼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ho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