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滬港通的死線 - 利世民

利字當頭:滬港通的死線 - 利世民

對於滬港通的不通,身邊的朋友有兩種觀點。許多人直覺是中央對香港人發出警號;也有少數人認為,不通便不通,反正損失的不是香港。這兩種觀點,沒有牴觸,可以並存。
假如中央真的以滬港通來「提醒」港人沒有阿爺的後果,對不起,邏輯上跟佔領人士沒有兩樣分別,都是以一班事不關己,甚至本來可能拉到同一陣線的人異化。算是以彼之道,還諸彼身嗎?都說過了,政治上的對立,陣線雙方的行事心態會越來越歸一,就好像武俠小說中,洪七公和歐陽鋒一對掌,雙方內力糾纏在一起,再也分不開,至筋疲力竭為止。
滬港通以及曾幾何時的港股直通車,都是總理宣佈,然後大家高興一場;我不敢猜度究竟滬港通會否像零七直通車般車毀人亡,可是從管理角度,這兩次中港融合的確教人感到不安。
從前的港官,做事方式很直線:上頭下令,有終點,有死線,在下的從屬,就由尾到頭將需要處理的法律、資源以及其他執份者的接駁口列出,然後邏輯地排序。計算了人手和時間需要,按部就班地去逐一將工作完成。
有中國特色的官僚文化當中,政府架構只是其中一個劃分權力的標準,但黨員身份也影響了一個人的決策權。不要說香港官僚對混合了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方法無所適從,就算是大陸幹部,也要經常調整對權力結構的認知。這種資訊成本做成的效率損失,是中式政策的特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官僚政治化不可避免的結果。很多人以為大陸的人治制度有效率,是淺見。
假如滬港通是完全由港官主理,有了目的地有死線,應該早就開了車。
話說廿多年前,大陸的領導人,對香港制度加許有之;當時已經有個講法,說要是中國變得像香港,將會是世界之福。可是,要是香港越來越似大陸,就是可惜中之可惜。股市是資本主義的代表,要是港交所越來越大陸化,嗯,獅子山甚麼的,真的要講再見。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