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損失料較香港大

內地損失料較香港大

【負面影響】
滬港通若無限期擱置,到底是香港損失,還是內地損失?
參考人幣國際化及金融改革進程,香港一直為中國「走出去」首選地區,首間離岸人民幣清算行亦於香港建立,有學者分析,香港金融基建、監管及開放無出其右,其他地區難以替代,一旦遭到邊緣化,內地資本賬開放及人幣國際化步伐勢將煞停,損失比香港更大。

人幣國際化料受打擊

自2004年起,香港成為首個離岸人幣中心,人行並委任中銀香港(2388)為清算行,提供人幣兌換、流動性及回流渠道等功能。直至2013年,相同的模式才複製至新加坡及台灣,到今年擴至倫敦、法蘭克福等地,全球百花齊放。香港試驗運行近10年,中央才敢將人幣清算成功模式複製至其他城市。現時本港人幣存款接近1萬億元,其他離岸城市如新加坡,規模僅約四分之一。
星展(香港)經濟師周洪禮謂,香港離岸人幣中心地位發展較悠久,內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試點,從技術層面而言,選擇香港肯定較其他地方容易,而且滬港通屬內地資本賬開放及人幣國際化重大一步,取消滬港通近乎不可能。
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認為,內地金融開放採循序漸進方式,香港鄰近內地,而且多國際投資者參與,無疑是首選城市,具示範作用,而且滬港通遊戲規則主要由內地訂立,其他市場未必如香港般易於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