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漸漸遠去,現在已稍微感到秋天的乾燥和涼意。早晚溫差大和乾燥的天氣,對於呼吸道、眼睛、皮膚等各方面皆有影響,不想這個秋天都乾乾的,就要注意一下生活習慣。
1)乾咳
當出現乾咳等症狀時,應多注意保暖。多喝溫、熱水,幫助呼吸道保濕。另外,吃高溫油炸物或甜食,會令人黏膜乾燥,導致皮膚癢和咳嗽等症狀,因此應少吃該類食物。
2)乾眼
入秋後有很多人都會有眼乾問題,只要適度補充魚油,每天幫眼睛熱敷3到5分鐘,就能有助改善困擾。如擔心罹患乾眼症,可多補充維他命A、B促進淚水、油脂分泌。
3)皮膚缺水
天氣涼了洗熱水澡真的很舒服,但熱水會把皮膚表面的水脂膜洗掉,乾性肌與敏感性肌膚的人,很容易會出現紅、癢、裂、脫屑等問題。所以不管是洗澡、洗手,除了要避免水溫過高和泡過久外,也要做好乳液補充。切記在水份尚未流失前抹,因等到水分散失後才抹,保濕效果就會減半。
4) 壓力
壓力會使皮膚況狀惡化。平時減少焦慮,不要過度勞累,也不要熬夜。最好在晚上11時前就寢,睡滿八小時。
5) 衣著注意
避免直接穿毛料、尼龍衣物和直接覆蓋毛毯,因為這些布料與皮膚摩擦後會產生靜電,易造成皮膚刺激敏感,令痕癢增加。所以應選擇穿棉質柔軟的內衣,睡覺用的毛毯最好在外面加上純棉被套。
6) 室內環境
習慣開暖氣或冷睡覺的人,在屋內可以放一盆水維持室內濕度。
7) 剪指甲
指甲應剪短,因半夜皮膚癢增時,會不自主會去抓,這會徒增細菌感染的機會。白天想抓的時候,可用擦藥或冰敷來代替搔癢,能暫時緩解,又不傷皮膚。
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