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臉書上看見迫金局,噢,對不起,應該說是「積金局」搞的「積金Social Media創奇謀」,腦海即時有兩個問題:一,迫金既然是迫的,有甚麼好宣傳?二,迫金局如此刻意要將那個「強」字抹去;積金積金,多好聽。
細看比賽內容,原來是要利用學生去宣傳迫金的洗腦訊息。大學生,大獎有萬五元,再加暑期實習(即兼奴)機會一個;另設豬肉獎五名,各兩千大元;加加埋埋,合共二萬五千元正。不知道為何,一講到出錢買朋友,就令我想起那些坐旅遊巴去示威的大叔大嬸;以及那食水甚深的中間人。話說,迫金局在2013年度,花了6,163萬在公眾教育宣傳,不過,職員開支卻接近三億。其實,示威遊行團的搞手阿哥阿姐,好天曬落雨淋又要行埋一份,都只不過抽每位一百幾十,又點算大咬?
千祈不要說我只針對迫金局;任何人用公帑為私人企業搵着數,一樣不公義,一樣要出聲。但官商勾結制度化如迫金,實在是罕見;加兩錢肉緊,也合情合理。迫金局花的錢,不是樹生出來天掉下來,而是每一位打工仔被迫金剝削時抽到的油脂,所以他們如此緊張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迫金局說,人口老化,所以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暮年做財務準備。沒有問題。儲蓄是美德,但不代表強迫儲蓄是正確。再講,要市民儲蓄,不一定要迫,更加不一定要被迫儲蓄在由迫金局庇蔭的既得利益者辦理的迫金。
最諷刺是,迫金支持者永遠都說:「社會有人不負責任,不儲蓄,不迫不成。」我欣賞這份坦白,但接受不了當中的愚蠢。為了不負責任的人,要其他會為自己打算的人一起被剝削,這是甚麼道理?香港太多填鴨式教育出來的蠢貨,就只會相信政府永不會失敗出錯,生養死葬都可以全盤照顧,迫金不夠,還要搞大鑊飯通派。可是同一班人又天天說政府無能又不公義。
假如這是這一代香港的價值,對不起,我大膽講句,香港就是這樣,敗在對政府的大迷信。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