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冊超過25萬宗,反映了社會上有不少人明知在未來10年置業無望時,都以申請公屋作為保護網。以往甚為成功的居屋,也因為土地不足而停滯不前,影響了公屋的流轉。公屋富戶問題只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龐大的公屋申請需求。
發展東北遇上不少的阻力,可謂處處碰壁。曾經有人提議利用內地的土地來「安置」港人。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很像是被放逐遙遠的地方。內地的交通發展一日千里,那些在深圳或香港北區以至沙田等地工作的港人,若他們居住在深圳,交通不會是太不方便。事實上,有一些港人已租住或購買深圳的物業。
香港的房屋問題困擾着政府及市民,深圳的前海可以模仿香港的金融制度,像一個小香港。特區政府也可以向中央政府提出購買深圳的土地作香港村,興建公屋及居屋,讓有需要的市民多一個選擇。這些房屋適合在香港較北地方或是深圳工作的港人。
香港的發展商也有在內地不同的城市發展物業,內地的發展商也進軍香港。政府購買或租用私人物業不是沒有先例,這建議只是在土地的面積及規模上較大而已。內地的土地雖然不像以往般便宜,但總沒有香港的土地般昂貴,很有理由相信那些房屋的面積會較大,市民自然有選擇,各從其類。
深圳已不是落後了,人流較香港少,沒有那麼大的壓迫感,生活的空間較大。香港沒有那麼多的土地,在大城市如溫哥華、大阪等,要花上一小時於交通上是很平常的事,大家的眼光要闊一些。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