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卡樂B薯片,千祈唔好問幾點!」,筆者為了望錶,所以從來都不吃(哈哈……)。從小到大,我對時間都十分敏感,對生活上每件大小事都喜歡計時或跟時間表做人。例如考一次試,我會為每條長答、短答,甚至是每條MC題設定時限;即使是落街買麵包,我都要計時;更莫說是教波或搭車、食飯。身邊有位好友堪稱「來無影,去無蹤」,亦有另一位識於微時的好友由中學至今都必定會遲到。筆者並不是說自己不會遲到或改時間,因為我都只是凡人而已,雖然想不通好處在那裏,但反正每個人都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那就應學習適應和包容。
自從當上教練後,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會選擇性地遲到。不少球員比賽會早到,友誼賽會準時到,訓練會遲到,無比賽的時段練波更不會到。放塊鏡子,其實筆者教波一定會早到,可是跟朋友食飯便常常遲到。這證明其實遲到與否是可以選擇的,某程度上是「不能」還是「不為」的問題。球員們都說自己愛足球,但事實上又有多愛呢?既然可以選擇性遲到,為何要選擇在一樣喜愛的事情遲到呢?有時候習慣成了自然,見過有球員即使準時到都要去買罐可樂或在更衣室玩電話,過了時才走上球場。
期望球員可以更自律和珍惜踢波的一分一秒。
陳婉婷
太陽飛馬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