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80後父母辭工創社企 培養同理心BB醫生賣萌 溫暖長者心

星期日專題:80後父母辭工創社企 培養同理心
BB醫生賣萌 溫暖長者心

【本報訊】聰明有主見,但自我中心,有說是Z世代的寫照,已為人父的社工李冠翹,深有體會。一次帶女兒到老人院探訪太公的經驗,令他與同為社工的太太,萌生辭工創立社企「BB醫生」的念頭,在網上號召萌小孩,巡迴探訪送暖,「細個教識佢哋敬老,將來點會唔孝順?」下月,是催谷孩子應考心儀幼稚園的高峯期,小倆囗卻「反其道」,鼓勵培養孩子「無助面試」、成效不會立竿見影的同理心。愚公移山,由小孩天真微笑開始。
記者:呂麗嬋

圍坐看電視,坐滿神情呆滯的長者,是不少人對安老院根深柢固的印象,但這個周末,一班年齡由一至六歲的BB醫生,卻跟爸媽走進院舍,一洗沉寂氣氛。穿上連身嬰兒裝的BB,「表演」講Hello和派貼紙;稍大的幼稚園生,就負責唱兒歌,由「氹氹轉,菊花園」到「A-B-C-D-E-F-G」。移師到護老院的「春田花花幼稚園」,童稚的歌聲,夾雜公公婆婆「好乖」的讚嘆,此起彼落。

BB醫生的最強武器是天真爛漫,令老人家笑逐顏開。

快樂力量 重燃求生意志

「人大咗,要扮演唔同角色,迎合其他人需要;小朋友唔同,做番自己,已經𠱁得人好開心。」說這話的,是80後BB醫生創辦人李冠翹。原本在青年中心教年輕人創業的阿翹,與太太Vicki同為註冊社工,尋常的中產雙職父母,一次全家總動員到老人院探訪,啟發小倆囗開展人生的第二事業,放棄穩定生活,「Steve Jobs創作iPhone時,都唔知可以咁成功,只知呢樣肯定係好嘢!」阿翹大笑。
「搞BB醫生幾偶然,大女喜而一歲幾,太公中風入咗老人院,行動不便,情緒好差,點知見到個豆丁,竟然主動攬住佢錫,仲開始肯食嘢。」Vicki說。小朋友與生俱來的快樂力量,重燃太公的求生意志,令夫婦兩人驚嘆。「日本早有研究,話小孩有助老人家緩和抑鬱。嗰時我就諗,既然有動物醫生,點解唔可以有BB醫生?」阿翹反問。
坐言起行,在facebook開專頁,分享「太公的故事」,無心插柳竟迴響不絕。由刁頑孩子王是如何煉成的,到長大後是否孝順,網上平台,成為新手父母的熱門話題,「起步最辛苦,要聯絡安老院同做pre-visit,事前又要同家長開簡介會」。認定是好就全情投入,阿翹在細女心螢出生前兩個月,冒險辭去全職工作,由零開始。

李冠翹夫婦笑說辭工對生活影響輕微,這天遊火車博物館,零消費一樣快樂。張志華攝

「唔好為證書 先去關心人」

「唔好寫到我哋咁偉大,老早想創業,冇人做不如我哋做咁解」。家住元朗村屋,小倆口謂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現時仍得兼職幫補家計,收入大減,但對他們生活影響並不明顯,「有啲嘢,植根喺你心,如果你從來唔會去老人院探老人家,大個咗都未必會去」。深信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遠較惡補中英數更重要;但現實卻是,香港家長更熱衷的,仍然是一紙證書。
「我唔想家長抱住攞證書嘅心態去參與,咁樣小朋友一定感受到,會灌輸咗錯誤嘅價值觀畀佢哋,我反而希望鼓勵家長同細路合作,將所見所聞寫低,上載去fb同其他家長分享,佢哋想紀錄將來用嚟面試,係佢哋嘅自由,但千祈唔好為咗證書,先去關心其他人」。
除了證書情意結,常備消毒濕紙巾的緊張家長,又會擔心老人院多病菌,如臨大敵。「好在每次探訪,我哋都會同埋兩個女去,佢哋龍精虎猛,就係最好證明」。
自小見慣陌生長者,四歲的喜而和兩歲的心螢,儼如老人院內的親善大使。「小朋友係父母嘅一面鏡,你點樣對老人家,下一代就會點樣對你。」阿翹說。

透過fb招募BB醫生,首次外訪已人強馬壯,發現仍然有不少家長非只為一紙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