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砂街中轉 秋風飄栗香

黑砂街中轉 秋風飄栗香

涼風拂面,讓我想起街頭的炒栗子,那股栗子香飄得遠遠,那管相隔一條街,單靠鼻子也能找到其蹤影。栗子只不過是普通堅果,放於混入砂糖的黑砂中翻炒,竟能產生奇妙的化學作用,掰開炒至焦脆的果殼,那粒栗肉粉糯鬆化而不黏牙,放入掌心更添暖意,的確是入秋後最佳的街頭小食。
記者:區佩嫦
攝影:潘志恆、陳永威

中秋過後,走在旺角火車站天橋底,熟悉的栗子焦香湧入鼻腔,看着那圓渾的栗子在黑砂裏上下翻炒,縷縷白煙升起,殼身漸漸帶焦黑色,這種炒賣就像魔術表演般永遠有種難以形容的吸引力,連不愛吃栗子的我偶然也會湊湊熱鬧,買半磅炒栗子過過口癮。
這栗子檔在旺角極具人氣,每年中秋過後便會現身火車站的天橋底,檔主蘇太與丈夫每天中午12時,分別把炒栗子的木頭車及放滿栗子番薯的手推車推到橋底,蘇生先為氣爐加氣,熊熊火燄直上直徑30吋的生鐵鑊底,待火勢均勻後,蘇生悄悄離開,留下蘇太放栗子加把糖,雙手使勁用鐵鏟不停翻炒,一鍋栗子,由生炒到熟需要一個多小時。

直徑30吋大鐵鑊、約一米長鐵鏟全部訂做而成,黑砂則是蘇太的爸爸留下,有近60年歷史。

傳承父業 炒到斷手筋

栗子檔已有近60年歷史,她父母是炒栗子的檔販,她自小已在檔口幫忙,真真正正由細炒栗子炒到大,父母退下後,她便接棒繼承衣鉢,蘇太:「炒栗子只為搵啖食,栗子係季節性,只賣四個月左右時間,其他時間我賣玉石,不過都係做熟客生意多,有時我仲會倒垃圾。我唔係講笑,總之搵到食,乜都做。」見蘇太雙手戴護腕,雙臂還貼了止痛膠布,就知道炒栗子相當辛苦,「炒栗子好用力好辛苦,手背筋斷咗,手臂又因為經常用力而勞損,有時炒得太多栗子,手會好痛,總之五勞七傷,太痛嘅話每鑊咪炒少啲囉,我唔炒栗子又唔得,冇辦法,搵食嘛。」
趁蘇太忙着整理鹽焗雞蛋時,我貪玩地拿起長鑊鏟,試試翻炒兩下,長鑊鏟是蘇太找人訂做的,單單拿上手不算太重,但當用來炒混入了栗子的黑砂時,那重量絕對不是開玩笑的,感覺就像舉起一個二十多磅的啞鈴,必須要紮個靚馬才能完全由底炒起,炒多兩三下,雙臂已開始有點痠軟,蘇太見我炒到額頭滲汗,忍不住笑道:「係咪好辛苦呢?炒栗子一定要由底炒起,咁樣啲黑砂先能夠將熱力傳去每粒栗子,所以好嘥力,而且個鑊好容易爛,一年都要換幾個。有啲人會偷工減料,將栗子烚熟後先放入鑊炒兩炒,或者用滾筒式機器炒,但始終只有生炒先會有種特殊嘅焦香氣,炒出嚟果肉亦比較粉糯、比較甜。」

不少女生愛買鹽焗蛋,貪其蛋香味十足。

將炒好的栗子以隔篩篩走砂粒,放入木桶保暖。

蘇太雙手戴上護腕又貼止痛膠布,傷痕纍纍。

百斤栗子 炒後縮水得一半

經歷數十寒暑,蘇太的栗子檔當然並非浪得虛名,有泰國遊客每次來港也前來買十數磅栗子,放涼後運回泰國慢慢品嚐,車淑梅也對她的栗子讚不絕口。這全因蘇太堅持要用上等食材,栗子特意親自到果欄挑選,選江蘇一帶的栗子,「𠵱家江蘇栗子最當造,11月開始就用天津栗子,兩地栗子都比較鬆化同甜美。用唔靚嘅栗子,炒完都係嘥料,不如唔好炒。」她說做生意要實實際際,食材品質一定要好,因為嘴刁的香港人一吃便知龍與鳳,不想省下一個幾毫影響名聲和生意。除栗子要靚外,她亦很重視檔口的配角──煨番薯、鹽焗雞蛋及鵪鶉蛋等,「紫心番薯未當造,黃心番薯又香又甜,每個大約重一斤,我專登畀錢人幫我揀靚番薯㗎。煨嗰陣要睇火,要不停將番薯翻轉或者移位,煨嘅時間有長有短,最少個幾鐘。鹽焗雞蛋就喺工場做,雞蛋用美國蛋或者本地蛋,一定要靚,蛋味才香。」說着說着,已有不少女生經過買鹽焗雞蛋,相信是用來做午餐。
不經不覺,鑊裏的栗子開始帶點焦黑色,代表已經熟透,蘇太把栗子放入隔篩篩走砂粒的同時,還會把次品剔出丟掉,「栗子炒完後會乾水,得番一半重量,好似今日咁,預備咗100斤生栗子,炒完得番50斤,唉!炒栗子都係賺辛苦錢。」栗子大小不一,我忍不住趁熱辣辣時掰開外殼,殼與肉自然分離,熱燙的感覺刺激味蕾,甘甜並滲着焦糖香氣,正回味之際,突然聽到早前離開了的蘇先生聲音,他勞氣說:「喂!你仲唔走!有冇搞錯,影咗成個鐘頭,唔好阻住做生意,走呀!走呀!」這時蘇太在我耳邊說:「近排成日走鬼,真係唔好搞咁耐,其實我都唔想做訪問,你一出完訪問,我又會俾人趕走,好麻煩!」我完全明白在這個無理的世代,政府永遠要把一些富地道色彩的人和事趕盡殺絕,小市民為兩餐溫飽好天曬落雨淋,的確苦不堪言。臨走,我捧着一袋熱騰騰的栗子向天許了個願,希望這些老味道永不消失。

栗子肉不黏殼,甘甜帶焦香。現時選用當造的江蘇栗子,11月開始就會用天津栗子,每磅$34。

每次經過這條天橋,我都會被栗子香迷倒。

每隻番薯都全用人手挑選,約一斤重,掰開後呈嬌艷的橙黃色,又甜又軟糯, 每磅$18。

在自家工場用鹽焗製,焗上超過半小時,鹹香中不失蛋味。雞蛋三隻$10、鵪鶉蛋八隻$10。

千年歷史灌糖香

炒栗子相信已有過千年歷史,有首不知出處的古詩云:「堆盤栗子炒深黃,客到長談索酒嘗,寒火三更燈半灺,門前高喊灌糖香。」灌糖香便是炒栗子,而《遼史》記載,早在遼代(公元916年至1125年),便有栗園和專門烹製糖炒栗子的人。

包錫紙回熱栗子

栗子必須趁熱吃,但礙於女生顧慮儀態,往往拿回家才剝殼慢慢品嚐。想將栗子翻熱,蘇太教路用錫紙包好栗子,然後放入焗爐烤焗數分鐘便可,蘇太:「記住一定要包錫紙,唔係栗子會爆開晒,成個焗爐都會係栗子殼。」

解構栗子檔

以手推車改裝而成的車仔檔,左方為煨番薯櫃,中間放鹽焗蛋,右方則是炒栗子爐具。

特製鐵箱內放炭,以炭火熱力將番薯煨熟。

木桶由蘇太爸爸傳下來的,可作保溫之用。

將黑砂炒熱後,還要加入砂糖,作用是滋潤砂粒,減少栗子黏砂,而且令栗子外觀更光滑,蘇太每日用上兩罐砂糖 。

港九人氣街頭栗子檔

香港區

1.銅鑼灣駱克道銅鑼灣廣場附近

2.上環永和街近干諾道中交界
3.天后港鐵站A1出口
4.北角新光戲院附近

九龍區

1.太子荔枝角道始創中心對面

2.觀塘港鐵站D出口

3.九龍塘港鐵站

4.美孚巴士總站
5.黃大仙港鐵站附近
6.太子洗衣街近太子道西交界

新界區

1.葵涌運動場附近

2.大埔運頭街附近

3.粉嶺火車站附近
4.沙田源禾路運動場門口
5.天水圍銀座站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