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枱初期報告 - 蔡東豪

企枱初期報告 - 蔡東豪

半年前,我寫了一篇文章談坐得過多對身體造成的傷害(Sitting = Smoking,2014年3月21日),以及宣布我開始使用企枱。把坐和吸煙相提並論,目的當然是吸引眼球,不過這熱門話題在過去一段時間愈炒愈熱,包括香港,我儼然成為「企枱大使」,接受報章訪問及朋友查詢。我借本欄報告使用企枱一年的感受。
先重溫文章的重點。任何事做得過多也是不好,包括坐,這點所有人能理解。我最感驚訝地方是,原來每日運動多久都不能抵消坐帶來的壞處,換句話說,坐得太久一定是不好,即使每日跑一個馬拉松也沒幫助。晴天霹靂後,我的起心肝設計一張企枱給自己,過去一年過着企的生活。
很多人問,怎可以企一日?問得好,答案是沒可能企一日。我發現企枱真正目的,不是強迫使用者企一段長時間,因為這是不可能,企得耐都想郁動下;鼓勵郁動,就是企枱的真正目的。我沒正式統計,但感覺上企着不動時間不會長,每段時間不超過十多二十分鐘,其餘時間在郁動。郁動包括行來行去,在一小範圍及整個辦公室內。企得耐當然不舒服,一定會找機會坐,但沒有為坐而設的舒適椅子,坐又不會坐得耐,所以不停在郁動。
坐的害處近期出現愈來愈多學術研究,最初的研究,大都是關連性質,即是只證實到過量坐和不同疾病之間有關係,但不能證實過量坐直接引起這些疾病,近期有研究證實到過量坐影響健康的因果關係。我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研究,指出過量坐帶來的種種問題。
以企枱來改變自己的工作環境,是一種積極處理過量坐的方法,我的感覺是肯定有幫助。然而,企枱在辦公室大行其道,我認為機會不大,原因有兩個。第一、金錢。企枱不普及,只有少數供應商提供少量款式,兼且售價甚高。願意投放一大筆錢在員工辦公室健康的老闆,數目不會很多,即使這些老闆存在,也受制於第二個原因。
第二、文化。每日睡覺以外十多小時,最常做的活動,是坐。坐是自然的,幾個人走在一起,一定會坐低,唯一例外是無地方坐。開會、打麻雀、傾偈,都是坐着,這文化根深蒂固。我相信有些同事認同用企枱,有些一笑置之。一個稍有規模的辦公室,一半人企着工作,另一半人坐着,奇怪之同時,其實很難實行。
我下定主意,全面擁抱企的生活,即使有時出現面懵情況。例如,去診所睇醫生,登記後,姑娘叫我坐低,我一邊話好,一邊在企;姑娘再叫一次,診所內其他坐着的人望住我,我仍然堅持企。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pple/index/1553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