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多可愛金鐘 - 畢明

金鐘,多可愛金鐘 - 畢明

記取尋常,如果你可以。
但這一年,這一個月,2014年9月28日開始,歷史一分為二:雨傘前,雨傘後,一場風雨,我們記取的是一切驚人的不尋常。香港人,捱得玩得做得食得,和平得理性得團結得,愛得,不遺餘力,總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不平凡,告訴別人,告訴自己,告訴世界,香港就是不一樣。當中「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但祇要你到金鐘走走,一定是「歡笑多於唏噓」。
朋友告訴我,在連儂牆附近男廁的尿兜,最初祇得一個裏面有梁振英個頭的,後來三個都有了,讓所有和平使用尿兜,理性放尿的人,都有平等機會一人一篤向他「顏射」,冇篩選的,好公平。(ok, 女士唔得咯)
連儂牆和整個雨傘廣場是創意萬歲正能量爆棚的。這一幅,梁林黎曾集團四人幫都變了蓄小鬚希特拉,題為「落住台先」。那一張,手繪撐傘小熊拿着黃絲帶說「唔係唔撐吓嘛?!」干諾道天橋一路上種了小植物,種下歷史,種下善良,也種下希望,旁邊有紙皮寫着:信念街。有藝術家就地用顏色粉筆畫了大幅人頭豬身「李私煙燻乳豬全體」上碟,激動注明「超筍」,「只售$689」。也有叫人感動的自修區,學子們靜靜的在做功課,月下挑燈夜讀,同時在幫補民主家計,生性得要命。你會愛爆這個地方,你會覺得每一個孩子,不單Alex、Lester和Yvonne等等,他們每一個都是超可愛超抵錫的。(Carrie BB,即林鄭月娥花園的冠名主角,金鐘比你個park好遊得多)
如果你還未去過,如果你是個憂心的家長,別擔心,從軍器廠街起的告士打道慢慢向干諾道中走去,是柳暗花明一社區了。誰曾試過徒步在干諾道走?除非你是修路的。外圍比較淡靜稀疏,香港警察總部,香港紅十字會,祇有零星的佔領人士和帳篷,越接近海富中心政府總部越旺場一帶,就是「區中心」了。
那裏和平、正氣、井然有序。很多學生,很多年青人,成中老年的也不少,黑色上衣,短褲,球鞋是基本。很多不是胸前別上黃絲帶,就是身上有黃氣。黃色,多麼光明磊落。帳篷也越來越多,都有門牌號數了,「雨傘豪庭一號」,寄信來郵差派到,外賣家X雞又得。
近鏡,人頭湧湧,烈日下,青春的面孔,堅定的眼神,無畏的汗水,義工推着爛鬼單輪泥頭車叫賣:「水、餅乾、退燒貼」,真像以前未有點心紙時代在茶樓叫賣「蝦餃、燒賣、排骨」。多麼善用資源,擺明不知從附近那裏修路工地「刮來」的,外國勢力的支援也太「削」了吧。
來一個wide shot遠望,天橋上垂下一串串紙摺小黃傘,高高掛着一條條banner,縱橫錯落:「沒有抗爭,那有改變」,「自己香港自己救」,「928我唔走,689你早唞」,「自信可改變未來,風雨中抱緊自由」,「香港人加油」。何其壯麗的道德立場,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原來我沒有好好看過金鐘,你有沒有?我寫過情書給銅鑼灣,銅鑼灣是故鄉,其實我也很愛金鐘。從來。
一邊貼鄰中環,一邊靠着灣仔,金鐘是右左逢源繁華平民兩相交的。一直以來,金鐘那麼充滿信心又安然自在的靜靜守在中環旁邊,也伴在灣仔身邊。如果中環是東京,金鐘就是京都。前者是精英,後者是菁英,甚至沒有一種「英」或「自英」的自覺。管你中環多花枝招展咄咄逼人,金鐘仍然自若自我,永遠知道自己屬於那首歌。管你中環多勢利萬歲每天上演歌德式資本主義,有時有點盛氣凌人過度絢爛,但金鐘從沒有為那種權力和紅塵放縱而神經質。它多一點悠然,少一點亢奮。可能多得英資外國勢力經營着太古廣場以至星街小區一帶。
歷史上金鐘從來不是小角色,香港開埠初期,殖民地政府把此區劃作軍事用地。有了地鐵,它是港島及荃灣綫的要塞轉綫站;年少時,到UA金鐘看電影和等人是經典。放眼四周:香港警察總部、正義道、香港紅十字會、法院道、高等法院、政府總部、解放軍軍營,沒有佔中卻佔了鐘,時代和歷史選上了金鐘,中環價值不是主場,更具意義。
現況天天在變化,情感不變嗎?祇有更堅定。看着金鐘,每個人心底都是愛,每個人都知道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心中都飄揚着獅子山上的香江名句。
沒有人可以把香港人的光明磊落推到暗角。
雨傘運動的警世鐘敲醒了很多人,遍地開花還有每顆心跳之間的凝聚力和創造性,迄今我最喜歡的創作是習總撐着傘在催淚煙瀰漫的金鐘之《TIME》封面,後面還有個咳到喊的小肥佬黎。我多麼希望習總能拿諾貝爾和平獎,繼戈巴卓夫之後,那就真是大國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