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行占中,傲慢是一種可以給人帶來凶險之行為。它被歸於「貌之不恭」名下,屬於狂咎一類。傲慢又可以細分為傲與慢兩種表現,所謂「人君行己,體貌不恭,怠慢驕蹇,則不能敬萬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
先說傲,《左傳》中有因為狂傲而喪失性命之案例。成公十四年,衛侯設宴招待苦成叔,寧惠子在一旁觀看彼此禮節。他看到苦成叔態度狂傲,就說:「苦成叔家恐怕要被滅亡吧!古代舉行享禮,是用來觀察威儀、判斷禍福,所以《詩經》中說:『角杯彎彎,甜酒柔和。不驕不傲,聚集萬福。』現在他表現得如此驕傲,是取禍之道啊!」三年後,苦成叔家破人亡。
襄公二十八年,類似事件再次見於記載。蔡侯從晉國回來,路過鄭國;鄭侯招待他,他表現很傲慢。子產說:「蔡侯去晉國時,路過鄭國,鄭侯招待他,他就很傲慢;回來還是這樣態度,看來是其本性使然。一個小國之君,會晤大國,卻如此狂傲,是不得好死啊。如果不是這樣,此事還預示着,他兒子也會發動禍亂。」三年後,蔡侯被其子所殺。
做事狂傲之表現,又見《後漢書.五行志》記載。漢桓帝時,梁冀掌握大權,其兄弟家人盛氣凌人,行為狂傲,喜歡驅馳馬車如飛,即使到家門口,也絲毫不減速,飛馳入門,所以百姓們稱之曰「梁氏滅門驅馳」。此後,梁家都遭到誅滅。
其次說慢,即懈怠,也是大為凶險之兆。《左傳》僖公十一年,周天子派內史過出使晉國,賜給晉惠公一塊瑞玉,晉惠公接過來時,一副懶洋洋之態。內史過回去後,對周天子說:「晉侯後代恐怕難以再享受祿位,天子賞賜,他都懶得接受,此為自暴自棄,他怎麼還會有繼承人呢?禮是國家軀幹,敬是國家車輿。不恭敬,禮就無法實施;禮不能實施,上下就會昏亂,還憑什麼延長世代呢?」果然晉惠公死後,其子晉懷公被晉人所殺。
類似地,成公十三年,晉國派使臣郤錡前往魯國,請求援兵,郤氏處理事情卻不恭敬。孟獻子說:「郤氏恐怕要滅亡!禮是人之軀幹,敬是人之基礎,郤氏沒有基礎,而且請求援兵還表現得如此懈怠,沒有完成國君命令,怎麼會不滅亡呢?」四年後,郤錡死去。
同在成公十三年,《左傳》還記載諸侯在一月覲見周天子事情;在向神廟進獻祭肉時,諸侯之中,只有成肅公表現得沒精打采,大為失敬。劉康公看到後預測,成肅公必將不久於人世。三個月後,成肅公即死於非命。
在上面三段故事中,有兩句名言,都是再好不過之言辭。其一是內史過說:「禮,國之幹也;敬,禮之輿也。」其二是孟獻子說:「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