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昨正式公佈早前落實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的實施框架,當局指先導計劃即時起試行兩年,之後政府會作出檢討。該計劃一直被立法會議員質疑會造成延後利益,憂成為貪污溫床,強烈反對。有測量師就認為可為爭議較大的項目提供多一條出路。
根據地政總署公佈的《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參考便覽》,仲裁事項僅限於釐定補地價金額。根據先導計劃,政府可選擇和提出就某些個案進行仲裁,以釐定須繳付的補地價金額。申請人同樣可申請就處理中的土地契約修訂/換地申請進行仲裁。當局表示,制訂框架時已考慮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及相關持份者的意見。仲裁庭會由三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主席由法律專業人士出任,可由政府和申請人提名,並須獲雙方同意。
該計劃今年7月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時,被多位議員質疑會成為貪污溫床。不過,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謝建華認為,計劃可令之前「傾唔掂數」而未有發展的項目多一條出路,盡快完成改地契手續,包括爭議多的新界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