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得過奧斯卡!沒錯,除了那年的《臥虎藏龍》的最佳攝影鮑德熹以及最佳美術指導葉錦添,還有一人,她就是07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得主楊紫燁(Ruby)。經歷了多年拍攝內地故事,今年楊紫燁終於再次聚焦香港,《爭氣》紀錄了那些成年人眼中三分鐘熱度、無知、無禮貌的90後年輕人故事,沒有劇本,沒有角色設定,鏡頭下呈現的都是最真實、自然的反應,說的是青年人爭氣的故事。
撰文:盧妹
籌備長達18個月、拍攝達500小時原片的《爭氣》,為80位年輕人紀錄三個月排練音樂劇的生活,當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年輕人本身都有很多的成長。不少優先欣賞過電影的觀眾,都被銀幕下的他們感動得落淚。曾先後兩度入圍奧斯卡,並於07年憑《潁州的孩子》奪最佳紀錄短片獎的導演楊紫燁,最明白客觀的重要,即使今次拍攝的對象是一班被社會看輕的年輕一代,她說:「因為我拍紀錄片,所以都好客觀,初初會覺得佢哋可能專注力低啲,都會諗得唔得呢?拍呢條紀錄片證明有改變。」
難忘心光學校同學
教學相長是真有其事,拍攝的三個月期間,Ruby最佩服失明年多的子諾,她說:「成班來自心光學校嘅同學都令我印象深刻,唔使排練或者拍攝嗰陣,佢哋會坐埋一邊做功課,摸住點字(凸字)練對白,呢班年輕人要好大勇氣,個個都好獨立,因為佢哋知道要學獨立先可以生存到。」
電影的主人翁來自四間學校,有的是Band 3學校,亦有失明人士,最令Ruby感動的是,師兄師姐們亦會回校輔導同學,即使是音樂劇、電影已經完成,他們亦繼續互相幫忙。子諾的父母亦對兒子失明的看法有改變,Ruby透露:「佢哋話只要子諾鍾意就支持,子諾有信心咗、開心咗,打動到父母,令佢哋原本唔想畀人知,後來都想朋友嚟欣賞呢套紀錄片。」電影只是90分鐘的縮影,光影背後的生活也得繼續,這才是他們人生的開始。
戲內外皆用年輕人
至於最難搞的問題,Ruby謂:「有同學吸煙、遲到,女仔會有啲情緒唔想排戲,不過唔可以畀一個人影響到大局,而且會見到導師好辛苦。其實拍得好順利,校長、老師、家長都好願意拍攝,初初同小朋友唔係咁熟,佢哋唔會同你講真心話,但係我哋都要尊重佢哋,有時導師何力高大聲鬧佢哋,要遠遠去拍。何力高壓力都好大,成日拍住佢,佢會覺得好煩,要就佢哋排戲時間,都畀佢鬧過好多次。」
除了電影的骨幹成員是年輕人外,戲外的工作人員亦不乏年輕的身影。Ruby坦言喜歡由他們年輕人的角度出發,令所有片段不單純是「成年人眼中」的感受,她說:「幕後呢班年輕人由14至16歲都有,我哋用三部機去拍,不過佢哋冇經驗,初初因為唔識諗要乜嘢主題,所以乜嘢都拍低,先會有500個鐘頭嘅footage。」Ruby指電影有10%由這班年輕人操刀。
政府不支持紀錄片
近日,香港有群年輕人主動關心政治,甚至發起罷課爭取普選,Ruby坦言有朋友已經為這個革命的時代拍攝紀錄片,所以不會直接插入這個話題,她說:「唔一定要直接涉及呢件事,其實呢幾年做紀錄片環境好咗好多,多咗平台同電影院線放映,中港台都有拍紀錄片紀錄呢個時代,越來越多人去支持,未來4、5年會更好,不過香港政府就唔支持,好似今次都係用私人基金去拍攝。」
【人物誌】土生土長香港精英
楊紫燁(Ruby)是位在香港出生的華人電影工作者,81年導演首部8分鐘短片《鏡點》,其後導演及剪接逾20部電影,曾參與《喜福會》、《天浴》及《紐約深秋》等的剪接工作。她首部執導的紀錄片是以香港回歸為主題的《風雨故園》,曾憑以中國潁州的愛滋病孤兒為題材的紀錄片《潁州的孩子》,於07年奪得奧斯卡及艾美獎最佳紀錄短片獎。另一影片《仇崗衞士》,在11年獲提名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
Ruby參與過多種題材的紀錄片,包括華人移民到美國的歷史、香港人回歸前後的心態及內地村民與化工廠抗爭等話題。其中,Ruby最關注的有關預防愛滋病的公益活動及紀錄片,03年她和美國資深電影工作者Thomas Lennon(湯列倫)創立「倡愛文化傳播」,宣揚預防愛滋病訊息。
【三個粉絲去首爾】
追星實錄,即上韓劇讀: http://hk.apple.appledaily.com/k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