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出人頭地難,要在逆境中長大仍然出人頭地更難。從多年來的觀察,在逆境中出人頭地的通常分成兩大類人。
第一類人相信,他們「有今日」除了是因為個人的努力以外,他人的援手或其他的運氣都是脫離逆境的重要因素。這種人通常都會就自己的成功滿懷感恩之心,致力提醒自己不要「忘本」,要記住自己都是「草民」出身,尊重(而不只是施捨)及關心沒有自己那麼幸運的人。
第二類人深信,他們的成功全靠個人的才智、努力及進取。他們覺得就算過程中有他人幫忙或其他運氣,都是因為他們把握這些機會才會成功。這種人偏向涼薄地相信,他們「有今日」是靠自己、不欠任何人,而沒有他們的成就的人就一定是蠢鈍、懶惰、不求上進,所以一切是咎由自取。
這兩類人的不同人生取態,亦能在公共空間及政治舞台上反映出來。奧巴馬可算是第一類人,他出身寒微,但在他從政後時常為他的好運及幫助過他的人感恩。在政策上,他在宣傳他的醫保制度及學生學費借貸改革時都經常提起他或身邊人的一些基層生活經驗。
相反,戴卓爾夫人就像是第二類人。她的成長環境雖然不貧困,但在英國的階級制度都算是中低下階層。她的成功路艱辛,她的歷史地位是不能否定的。但是,在政治態度上,她對社會的基層、弱小人士就極為涼薄,把他們視為她攻擊、政策上「開刀」的對象,而她在這方面的狠辣往往比起她的上流社會出身保守黨黨友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於我們的香港,從逆境中出人頭地的人有很多。在這些人當中亦有不少以自己的崗位去憑着感恩的心,與社會的有需要人士互相尊重,互相分享,為社會平等、公義貢獻。但很可惜,現今在我們的權貴當中,有不少我以上提到的「第二類人」的涼薄聲音。貧窮及生計有問題的就是蠢人、懶人,需要資助的人亦如是。板間房租金呎價昂貴就是因為那些窮租客願意付這個價錢,與人無尤。在深水埗等地區與貧困者以愛分享就等如鼓勵懶人去做露宿者。如果有需要的人開始提醒大家其實他們都應該活得有尊嚴及享有民主與自由時,「第二類人」的反應就是「我們都已經捐了錢做慈善,你們還不知足地多多要求?」及「讓你們話事就會變成福利主義!」
所以,當各位在大罵梁振英(他都是一位從逆境中出人頭地的人)近日就民主制度的「萬四蚊」言論時,大家應記住他只是代表社會上的涼薄歪風。他的言論當然是可恥,特別是當大家想起他兩年前是靠扶貧來「上位」的。但更可恥的是社會上有很多「第二類人」同意這言論及其有關思維。這種沒有愛的思維把社會撕裂成「理所當然的贏家」及「咎由自取的輸家」。如果香港社會要走出現今的政治及社會困局,就先要打破這份涼薄。
至於怎樣去打破這種心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這種「監躉的兒子」如果人生際遇上稍有差池,我現在就不會是一個中產律師,而會是被梁振英及權貴奚落的基層人士。試問我又怎能有資格去沾沾自喜地「狗眼看人低」?或許,如果想社會多一份愛與感恩而少一份怨與涼薄,往往就要從我們自己的心開始。
*註:以上只代表筆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他所屬律師行的意見。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