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依憲治國 倡設巡迴法庭阻領導插手司法 學者憂難落實

推行依憲治國 倡設巡迴法庭
阻領導插手司法 學者憂難落實

【四中全會】
在社會矛盾尖銳、人民對公平正義缺乏信心的背景下,中共第十八屆四中全特別以依法治國作為主題,昨日相關公報提出多個領域的司法改革,更罕有的墨着「依憲治國」,包括提出最高法設立巡迴法庭等。有北京學者認為從條文來看有不少亮點,但放在中國惡劣的司法現實中能否落實令人擔憂。

官方昨公佈四中全會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明確了幾個重大任務: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以及建議設立最高法設立巡迴法庭等。巡迴法庭是指在轄區設置巡迴地點,定期或不定期到巡迴地點受理並審判案件,方便民眾訴訟。

可望發展憲法法院

「我覺得比預料的好。」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昨日接受《蘋果》記者電話採訪時說,最意外的是官方提出要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式機制:「司法地方化的工作一早預料到,但明確人大的憲法主導地位,還提到健全憲法解釋程式機制和司法職業化,這些以前被作為涉自由化觀點進行批判,現在形成決議了!而憲法解釋程式機制,有可能將來可發展成憲法法院。我擔憂是否能落實,中國司法現實和說的有很大反差。」
張鳴指目前中國司法現狀令人很不樂觀,包括全會開會期間違法治國還沒有收斂:「還在用尋釁滋事這個『口袋罪』抓人。你依憲治國要起碼尊重公民人身和言論自由。條文說的這麽好為什麽司法現狀這麽糟呢?這個我不解。」
官方高談法治,卻不准民間議論,官方微博發佈的全會中央公報大多限制評論功能,而北京一些非官方學者更索性被禁言,蘋果記者致電詢問對全會公報依法治國的看法時,憲政學者陳永苗表示有口難言:「我被禁言了,這個話題不讓我談,寫了保證了。幾天前公安找的。」

高談法治禁民間議論

全會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而未來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將會被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同時將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至於公佈中提到「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這些新政到底是甚麽,還要等經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公佈方有分曉。
全會公報處處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令不少看客失望,黨大還是法大的關係並沒有釐清,其中只是提到要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蘋果》記者/新華網

內地司法不公,冤案錯案頻生,訪民有冤無路訴。

有訪民到天安門廣場申冤,但遭武警或便衣拘捕。

法治改革重點

1)推進民主立法,拓寬公民參與立法途徑;
2)加強憲法實施,完善全國人大及常委會憲法監督;
3)建立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
4)建立領導干預司法活動、插手案件處理記錄、通報和追責制度;
5)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職責保護機制;
6)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
7)探索設立跨行政區的法院和檢察院;
8)法治隊伍正規化:從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法官檢察官。
資料來源:新華網

網民有話說

「老調重彈,依黨治國。」
「一次一次被耍,還不夠? 」
「期待的憲法委員會沒有提到!」
「過幾年就知道了全是謊言廢話。」
「這次能關住權力嗎?只有拭目以待了。」
「四中全會關於法治的表述幾乎沒有新意。」
「49年以前說的更好,可惜現在不是變敏感詞就是尋滋了。」
「離開了司法獨立、三權分立,民主自由法治根本上就是空談。」
「說的再好,憲法再完善,再先進,只要不落實,一切都是扯淡!」
資料來源: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