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吃:逃出金鐘 過江佔瘋嘆葡菜

邊走邊吃:逃出金鐘 過江佔瘋嘆葡菜

關於澳門,我們早就耳熟能詳。但近年大批自由行湧入,一間又一間大型酒店相繼插旗,不禁要問:那個充滿殖民地色彩的悠閒小鎮,哪裏去了?幸好,與大三巴僅僅數街之遙,有個名為「瘋堂」的老區,仍然保留住優雅的葡式建築,以及很多土生葡人留下的小故事。由於街道狹窄,不好泊車,使旅行團絕迹此地。漫步其中,在寧靜的住宅區中,發現真正的葡菜小館。找個假期,暫時逃離金鐘,過江品嚐最正宗的在地葡菜,感受橫街窄巷的庶民風情吧!
記者:胡慧敏
攝影:林栢鈞

土生葡人 消失中的族群

瘋堂區
在瘋堂斜巷與聖美基街的十字路口,街道兩旁全是歐陸式平房,乍看以為置身南歐小鎮,這裏可說是澳門中保存得最好的小區。

澳門與葡萄牙的關係可謂千絲萬縷,在十五、十六世紀,龐大的葡萄牙艦隊向東挺發,經過非洲、印度及東南亞,最後來到澳門。多情的葡國男生沿途與東方女子發生段段浪漫愛情故事,生下眾多輪廓分明的混血兒,這批擁有歐亞血統的新生代,就被稱為土生葡人。
他們有自己的土話Patua (以葡文為主,混有中、英、馬拉及印度文);有自己的飲食文化(在葡菜基礎上,加入印度咖哩及椰漿等的東南亞香料);既信上帝,也會前往寺廟拜神,是個東西種族、文化的融和體。全盛時期,他們人多勢眾,隨着澳門回歸,很多已經移居葡國,現時大約只剩約一萬人,是一個正在逐漸消失的族群。

麻瘋病院 蛻變南歐小鎮

瘋堂區,正名叫作望德堂區,是澳門本島最小的分區。面積雖小,歷史卻相當悠久,早在五百年前,澳門街首間主教座堂經已矗立於此,所有新任主教就職,都要先到望德堂領取法杖,非常巴閉。
可惜,後來麻瘋肆虐,主教下令在區內修建麻瘋院。時至今日,麻瘋院早已拆毀,不過瘋堂一詞卻深深印在澳門人心中,亦成為這個小區的別號。由於鄰近市中心,瘋堂區向來人煙稠密。約一百年前,這一帶木屋很多,衞生又差,發生過一場鼠疫,政府決心整治環境,就將木屋拆掉,改建成一列列兩三層高的歐陸式平房。七十年代,又裝上雕花路燈,重鋪碎石路,將殖民風情保留下來。
走在其中,雖然只得幾條內街,但看不到讓人感到壓迫的高樓,也沒有討厭的旅遊巴。兩旁盡是橫街窄巷,抬頭只見一列列古老木窗及西洋騎樓。在攀滿藤蔓的街角老宅外隨手拍張相片,那份悠閒寧靜的氛圍,足以令人錯覺置身南歐小鎮。
十年前,政府將小區交給民間團體進行發展,十四個組織各出奇謀大搞活化。有的開設時尚廊,售賣本土設計時裝;有的在周末安排免費露天音樂會;有的開設陶藝坊、有的開設畫廊,形形色色,一同享受瘋堂區浪漫自由的氣氛。
當中,我覺得G32 Gallery影藝廊做得還蠻不錯。他們請來本土設計師將其中一幢老屋還原至幾十年前的老樣子,屋內的地板、家具、陳設都是參考當年舊貌,盡量保留。每個細節,都能感受葡國殖民地的遺風。每逢周末,主辦單位又會請區內的年輕人擔任導賞員,免費講解。站在百年大宅,聽聽上一代澳門人的故事,趣味盎然。
瘋堂區還有很多pop-up形式的藝文空間,出發前建議先行瀏覽以下網站,尋找有興趣的活動。
望德堂區創意產業促進會: http://www.cipa.org.mo

影藝廊共分三層,一樓及二樓均為展區,地下則讓兩位葡國姨姨擺賣手製飾物,七彩繽紛,充滿異國風情。

影藝廊把這幢傳統歐式洋樓重新修復,還原六、七十年代時的模樣,免費開放讓市民參觀。

G32 Gallery影藝廊

聖美基街32號地下

葡國大媽 土生菜遍地開花

很多人都知道,平時在澳門餐廳吃到的葡菜,嚴格來說應該是澳葡菜,即是土生葡人就地取材做出來的變種美食。話說葡國艦隊勇猛東進,一路經過非洲、印度及東南亞,順道學習了當地的烹飪方法,遂在葡菜基礎上加入丁香、椰漿、豆蔻及咖喱粉等熱帶香料,兼收並蓄,成為現時的澳葡菜藍本。我們熟識的非洲雞、葡國雞、葡式咖喱蟹……便是由此誕生。
澳葡菜素來都是家常美食,手藝由媽媽傳給女兒,代代相傳。要吃,通常只會在家裏做,直至三十多年前,土生葡人Sonia見自己經營的超級市場閣樓長期丟空,怪可惜的,於是忽發奇想開設餐廳,與媽媽Aida夾手夾腳,將家傳食譜發揚光大。自此,利多餐室就成了澳門第一代葡菜代表,開創了土生菜遍地開花的局面。
沒有受過正宗廚藝訓練的Sonia,笑言自己跟媽媽都是邊做邊學,賣的都是家常味。這裏菜式很多,不少更是外間少見,餸菜背後,原來充滿故事。好似一道大雜燴(Tacho),原本是當年嫁給葡國人的中國女子想模仿正宗葡菜的大白烚,但剛好沒有葡國腸,怎辦?靈巧賢慧的太太當然不能令丈夫失望,於是用中式臘腸、臘肉權充一下,再加豬皮、豬腳、鮮雞、豬骨等熬成一大煲。料足湯甜,各種配料炆得腍滑,吃起來清而不寡,這鮮味,保證你在別處找不到。
除了主菜,我更愛Sonia炮製的甜品小食,約有十多款,都是土生媽媽開party時喜歡做的。例如用蝦及忌廉混合炸成的蝦角,外層香口,內餡軟滑,絕對是小孩最愛。又如每天鮮焗的蟲仔餅,大小跟手指似的,用唧花來模仿毛毛蟲的樣子,入口鬆化,牛油味爆香,吃得出是葡國大媽做來逗孩子開心的精緻小吃。

Sonia(右)的廚藝師承媽媽Aida,兩母女同心協力,做出首代澳葡菜。

牆上貼滿澳門老照片,利多屹立三十多年,見證澳門由漁鄉小城變成國際賭場。

菠蘿蛋糕 每件$14
Sonia擅長製作甜品,雞蛋布甸、木糠布甸等當然難不倒她,就連傳統的菠蘿蛋糕亦有提供,蛋糕鬆軟,富菠蘿香,而且不會過甜。

大雜燴 $70
當年在澳門不易找到葡國菜的原材料,華人女子想為丈夫煮家鄉菜,就用豬皮、豬腳、臘腸、臘肉及椰菜煮出這道大雜燴。

這種蟲仔餅以粟米粉做成,牛油味勁濃,入口鬆化,天天新鮮烤焗,小朋友至愛。每打$40

蝦角以鮮蝦加忌廉做成,即點即炸酥香鮮味,葡人派對必備。 每件$5

葡人愛飲無花果蜜解暑,Sonia特地搜購無花果葉,自行蒸煉果蜜,刮、磨、煲、攪,每次至少忙足6小時。純天然,飲起來,非常潤喉,售完即止。每樽$85

利多餐室

高士德士多鳥拜斯大馬路69號

退休協會 內藏秘密飯堂

距離利多的不遠處,約步行數分鐘,就會找到另一個土生葡人的秘密飯堂。這裏沒有門面,只是簡單寫上「澳門退休人士協會」幾隻大字,橫看豎看,也不似餐廳。不過,只要你推門入內,自會發現另有一番風景。
顧名思義,這是一個退休人士的遊樂會址,而土生葡人Victoria就在裏頭開了一間餐廳。雖說門外寫明只會招待會員,但外人其實同樣歡迎,只不過平日生意已經夠旺,才刻意低調,不做宣傳。
來幫襯的客人,過半是土生葡人,有的更直言視這裏為飯堂,天天吃也不厭。說到底,全因抵食大件又正宗。Victoria跟利多的Sonia差不多是同期出道,可說是澳葡餐廳的始祖。當年,她本來從事出口生意,適逢八十年代,澳門經濟環境轉差,就與朋友合伙開餐廳,將從媽媽身上學到的畢生絕學拿來奉客,想不到竟然吸引大量土生葡人幫襯。一做三十多年,直至十年前遷往現址,與退休人士協會合作,提供又平又靚的土生葡菜。
這裏有別於外面的餐廳,沒有固定菜牌,款式日日不同,只會簡單印在白紙上面。有些私房風味,例如血鴨、烤乳豬等更要直接從侍應口中打探得知。廚房沒有大雪櫃,所以只賣新鮮貨。主打燜燉菜式,酸子排骨、牛面珠等,燜得香腍軟滑、汁濃味鮮,用來下飯簡直一流。
另外,烤焗菜式亦做得相當出色。五十日大的乳豬烤得極脆,肉嫩脂肪少,不會吃得一口肥油;葡式炒飯則混有切得細碎的豬膶粒及葡腸粒,兩者配搭,更加惹味。提提你,小店因是葡人會所飯堂,老友相逢不免貪杯,酒過三巡七嘴八舌,喧嘩嘈吵實是在所難免,不過價錢平、份量足,絕對可以彌補一切。當然,這亦可視為體驗土生葡人文化的活動之一。

烤乳豬飯 例牌$100、每隻$600
50日大的乳豬,燒得皮香肉滑,一口咬下,外皮應聲裂開,炒飯盡吸豬油,也是精華所在。須預訂,例牌僅於周日供應。

釀雞飯,把臘肉炒飯釀入燒雞之中同烤,炒飯香口,雞肉嫩滑,須預訂。$300

蒜蓉蝦的醬汁以橄欖油、芫茜及蒜茸調成,蝦肉爽口彈牙。$70

平日多食馬介休球,甚少把整件馬介休烤焗,想不到這道葡式馬介休肉質軟滑,又不太鹹,魚皮更吃到豐腴油香。$110

餐廳設於澳門退休人士協會之內,門面低調,寫明會員專利,其實歡迎普羅大眾幫襯。

退休人士協會

高士德士多鳥拜斯大馬路49號B地下華仁中心

婆仔屋內的七彩雜貨

關於瘋堂區,近年最多人認識的,一定要數位於瘋堂斜巷8號的地標……婆仔屋。這幢具有四百年歷史的古蹟,在日軍侵華期間,曾被用作收留難民,後來又做過老人院,住了一大班婆婆,所以街坊才戲稱它為婆仔屋。婆仔屋的美,在於那個幽靜的小庭院。居中那棵有逾百年樹齡的老樟樹,恍似一把巨型遮陽傘,配上淡黃牆身、朱紅窗格,讓整個空間都顯得格外優雅。
喜歡婆仔屋的,不止我,還有遠道而來的一對葡籍夫婦。幾年前,他倆來到澳門工作,路經此地,驚訝這裏的氛圍與家鄉一模一樣,於是本是電視明星的Margarida就決定跟丈夫落地生根,開了一間古色古香的葡式雜貨店。
小店舖面不大,但就五臟俱全,全部貨品都是精挑細選並從葡國進口,不少更是獨家發售。就連裝修佈置,全都一絲不苟,木枱木櫃均是特地從葡萄牙搜購回來,誠意十足。售賣的貨品,對我來說可能十分陌生,不過大部份也是當地著名品牌,陪伴不少葡國人成長。若想逐一了解每件貨品的來龍去脈、背後故事,就要親自前來請駐店經理Leonor解說一下了。
不論是手釣的吞拿魚罐頭、得獎的橄欖油橄欖醬,還是全人手製作不含防腐劑的南瓜醬汁……通通都是葡國小型作坊的心機之作。除了食物,餐具器皿、幼童玩具,甚至面霜手霜,這裏統統都找得到,而且全部包裝精美,自用還是送人都同樣合適。

經理Leonor對全店貨品均瞭如指掌,能夠說出每件產品背後的故事。

店子小小,五臟俱全,由護膚品到糧油雜貨均一應俱全,裝修佈置也是古色古香的葡國風情。

婆仔屋的庭園裏頭有棵老樟樹,大得像把巨型綠色傘子,清涼沁人。

全部貨品都是葡國直送,就如這款啫喱,分別為紅酒味及砵酒味,可以搽麵包,也可以作頭盤醬料。每瓶$69

葡式罐頭魚素來聞名,這個吞拿魚系列標榜全手釣,非常環保,共有5種口味,全澳門獨家發售。每罐$44

葡國天地百貨
瘋堂斜巷8號地下

帶走平價佳釀

葡國人走了,卻留下大堆優雅建築,還有價廉物美的葡國美酒。人人都知,澳門的葡酒款式很多,想方便,可以去來來超市選購;如果你想有人陪你聊聊酒經,就要去爵士酒窖。酒窖就在白鴿巢巴士站對面,位置非常易找,老闆何先生對葡國酒很有心得,精挑六個親身去過的心水酒莊,直接向莊主入貨,店中三分之一的存貨均是葡國酒,價位約二、三百蚊居多,老闆笑言這個價錢在葡國酒當中,已算中價之流,品質可媲美近千元的法國酒,非常抵飲。由於舖位屬於自置物業,沒有租金壓力,酒賣得比別處便宜一成。老闆又是愛酒之人,店內每支酒有詳細點評:葡萄品種、香氣、顏色、味道、如何配食,全部寫得一清二楚,那怕是新手走進去,都可以選到心頭好。

店內的葡酒價錢大多介乎$100至$300之間,可視為入門之選。

來自Alentejo產區,屬最高等級DOC(相等於法國的AOC),酒體深紅,散發李子及朱古力香,口感柔滑,適合配搭燒烤。$356

來自Dao產區,由釀酒師Carlos Lucas的私人莊園釀製,帶有野莓及松葉的香氣。$280

爵士酒窖

連勝路街1號麗豪花園第一期地下C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