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革命 第27天】
【本報訊】雨傘運動持續至今,除了雨傘,膠樽於佔領區也最常見,獲贈的大批樽裝水象徵市民對運動的支持,原來這批「佔領區膠樽」並非全都掉進堆填區,部份經一群義工努力,將幻化成為一個個晶瑩剔透的聖誕球,懸掛在也被佔領的銅鑼灣區及為病童籌款。這兩萬多個「佔樽」成為運動的美麗印記。
記者:翁煜雄 佘錦洪
金鐘佔領區一堆堆市民捐贈的裝樽水為佔領者生津,阿珊與Daniel等一群義工,每晚下班後都走入佔領區,只為了「佔樽」:「初時大家未有垃圾分類,要喺垃圾堆摷膠樽,漢堡包汁一手都係。」
兩萬廢膠樽變聖誕球
他們都是隨義工劉肇銘(Ming)而來。Ming上月為替活動RE:MAKE A WISH籌集膠樽傷腦筋,碰巧認識「結束一桶專棄」的馮詩麗(Celia)一拍即合:「佢哋咁啱搵到好多樽。」
每逢七一、六四集會都到場回收垃圾的Celia,罷課初期已跑到金鐘,「集會都會多人飲樽裝水」,催淚彈激發更多港人湧來,也帶來更多膠樽。
抗爭持續,垃圾堆積,但食環署拒絕派車來清埋,Ming憶述:「喺大會堂停車場見到垃圾山,呆咗」。他們螞蟻搬家般,一個傳一個把過千袋垃圾搬到外圍垃圾車,並從中揀出膠樽,但食環署態度令Celia想起也氣憤:「話唔好阻住佢做嘢。」
不過,這場運動的和平及秩序令外國人感「Amazing」,也讓義工感動。Celia說政府宣傳垃圾分類多年不見成效,在佔領區卻一夜成功,「集會市民之後唔只分開膠樽,仲撕埋招紙、分開樽蓋。佢哋話返到屋企都忍唔住分類垃圾」。市民看到義工收集棄樽,也會幫手。不過,Celia提醒自攜水樽減少製造廢物,「見到有啲樽裝水飲咗好少就丟」。
RE:MAKE A WISH於金鐘收到2萬個膠樽,將再造為聖誕球,部份用作募捐助病童完成心願。不過,膠樽需先清洗,並撕掉不可回收的招紙,及除去樽蓋,義工周末都蹲在倉庫空地忙得汗流浹背。Celia說若回收源頭做好分類便可省回力氣,如可扭細的膠樽,若不先撕掉招紙便扭細,「我哋就要逐個扭翻大,再撕招紙」。兩班義工的偶遇,讓棄樽成為港人爭普選的決心、捐贈物資的愛心及公德心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