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講大話成癮成精,恐怖。但原來「講真話」時,同樣恐怖。
他在林鄭與學聯對話前夕,接受「外國勢力」訪問,發表低收入港人無權提名特首論,表示若特首候選人非由提委會提名,而容許公民提名等普及平等的選舉方法,政策就會向窮人或勞工階層傾斜云云。
為合理化小圈子篩選,梁振英向外媒鳩嗚「廣泛代表性」,指提委會不能按人口比例組成,否則政策會趨向民粹和福利主義,「若這完全是人口數字上的代表性,那(特首候選人)明顯要面向月入少於1,800美元(14,000港元)的香港一半人口。」
1.4萬是香港就業人口(不包括外傭)入息中位數。但有識之士如博客史兄已指出,月入少於14K的不止人口的一半,因就業人口不包括退休、就學或失業人士。若包括這批人,月入少於14K的,可能相當於香港人口的四分之三。
梁振英犯了統計上的事實錯誤,但更恐怖的是,他竟將公民權利與收入財富掛鈎,公然剝奪大部份港人的選舉權。本身就是走民粹路線的梁振英競選時刻意討好基層,現在卻翻臉不認窮人,赤裸如此,令人驚心;他趁林鄭與學聯對話前夕發表這番言論,也居心叵測。
不過,還是要多謝梁振英。他變相挑明,只要小圈子選舉繼續存在,中共操控下權貴政治分贓酬庸的遊戲規則不會改變;當權者和建制派想提委會和功能組別千秋萬代,就是要確保既得利益不會動搖,繼續當大部份的香港人「冇到」。
梁振英的言論再次提醒大家,爭取民主不單是為了爭取普及平等的選舉制度,更是為了解開導致政策不公、官商勾結、社會矛盾的癥結。《金融時報》昨日報道香港佔領運動,以"Hong Kong protests turn spotlight on income split"為題,指出很多投入這次運動的年輕人,除不滿政治上的公民權利被剝奪,面對貧富懸殊、樓市畸形、缺乏向上流動機會等困局,也感到制度剝奪了他們這一世代的經濟權利,「香港特首梁振英在星期一(的言論)似乎確認了示威者的憂慮......」
梁振英藐視基層,連挺梁的何喜華也說對他「一次又一次失望」。可笑的是號稱「工會」的工聯會,其王國興昨日竟以沒看過相關專訪報道為由,迴避回應。工聯會出賣工人利益不是第一次,但每次都這樣難看。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