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政府實在不長進!
早早決定了星期二跟學生對話,一眾官員包括曾經「好打得」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跟說話滑不溜手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至少該惡補一下各地的民主實踐,重溫一下不同的民主理論,好讓對話至少有來有往,好讓公眾知道官員至少明白市民、學生爭取的是甚麼,佔中行動及公民抗命是甚麼一回事,很可惜從電視直播可見,「好打得」司長原來一點都「唔打得」,像泥鰍般「滑不溜手」的局長也只懂滑來滑去,左閃右避,對學生提出的質疑、關注、憂慮完全答不上嘴,回應不了。有些時候活脫脫像學生代表為官員補習通識、民主課一樣。身為特區政府最高層官員,在很多政治基本理念上卻模糊不清,不知如何自處,完全給學生比下去,他們實在該感到慚愧汗顏。
當然,對話的官員「完敗」予學生代表除了本身「不熟書」,對政治理念想得太少外,他們本身理虧詞窮也是重要原因。這些官員捍衞的《基本法》條文及人大常委決定特別是8月31日的「落閘」決定背後只有強權,只是要保護既得利益及政治特權,根本沒有甚麼說得出的理念,更不要說能反映民主、開放等普世政治價值。試想想《基本法》設定的那個提名委員會完全向工商界、權貴和土共團體傾斜,一般市民不是被拒諸門外就是只能分配到極少名額。用這種四不像委員會提名體現的是甚麼原則真是只有天曉得。
此外,真普選包涵平等的提名權、選舉權及被選權,《基本法》既然說要達到普選目標,自然該讓市民享有這三方面的權利。可在人大常委的決定中,提名權沒有了,被選舉權消失了,只剩下權貴篩選過後再投票的權力。為何要硬生生剝奪市民的權利,北京沒有合理的解釋,背後也沒有甚麼理念,完全是「大石責死蟹」的做法。既然人大決定背後只有強權沒有公理,只有特權沒有公益,官員們本質上已是理不直氣不壯,在對話被學生代表「KO」或技術性擊倒實在理所當然。
不過,最不長進,最丟人現眼的還是那個689!這位竊據特區政府最高位的人從和平佔中運動開始便一再發出各種不同的噪音令爭議及衝突火上加油,令局勢一再從和緩走向緊張。到星期二政府跟學生對話前夕,不甘被邊緣化的689再次出招,高調接受多家海外傳媒包括紐約時報訪問以顯示他仍掌控大局,又大談政改有何限制,有何出路,僵局如何打破……等等。也許689以為,這種「出口轉內銷」的發言可以搶回輿論主動之餘又能影響國際社會對佔中運動及學運的觀感。
可惜,689的腦袋只有北京的指示,只關心如何保障權益及土共的特殊利益,根本不知政改及民主為何物。此所以他在訪問中公然詆毀民主政制會帶來民粹主義,還無恥的說本港人口中一半月薪少於14000元,如果提委會按人數掛帥而不是規限不同界別的比例,政府政策便會傾向低收入階層,令香港走向福利社會。民主與福利之間的關係向來複雜,發達國家不同學者都有進行研究,但仍沒有大家共識的結論,仍沒有證據顯示民主政制必然導致福利開支無止境增加。相反,從英國戴卓爾夫人改革的經驗可以看到,民主政體有自我調節作用,當選民發現福利開支增長過快時,他們會用選票逼執政黨改變政策,重拾均衡。梁振英居然拿沒有根據、沒有結論的說法否定市民的提名權,否定把提委會全面民主化的建議,這只能說明他心裏重視的從來不是市民所思所想,而是權貴特權與利益。
更可鄙的是,689的說法公然歧視低收入階層市民,認定他們好食懶飛,只管向政府拿福利,所以必須嚴格限制他們的政治權利包括提名權。在廿一世紀的香港,在民主潮流浩浩蕩蕩的世代,居然還有人拿十八世紀那種「有錢才有權」的想法,為打壓民主辯解,為維持特權政體辯解。這只能說明689不但無知,不但政治水平低,他競選時那副關懷弱勢社群的嘴臉更完全是裝出來欺騙市民的。像這樣的騙子不下台實在難平民憤!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