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滬港通遲遲未有通車時間,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重申仍等候開通決定,證監會主席唐家成亦指香港「已經做了應該做的事」,惟現時要「等國家領導公佈」。雖然監管機構已準備就緒,但滬港通的參與者則希望有更多時間準備。
冀開通前一個月公佈
外電報道指,有多間國際大行作為會員的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致函證監會要求給予更長時間作準備。
路透社昨報道指,包括高盛、美銀美林及貝萊德等多間大型投行及基金均為會員的ASIFMA,於上周五(17日)向本港證監會去信表達,由於現時滬港通仍有包括資本利得稅的徵收及部份技術問題等規則尚未釐清,加上就算各項細節獲得確定,投行亦需要時間調整交易系統及準備客戶文件,建議當局能提前一個月公佈滬港通的啟動時間,較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指會於開通前兩星期公佈的時間更長,以便業界能有充份時間做好準備。
對於有關的信件,ASIFMA發言人回覆本報指,不會就交予監管機構的信件作出評論。至於證監會亦指,不會作出評論。
對於提前預告通車時間,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亦表示贊成,認為當局應給予更多時間讓業界為滬港通作最後準備。他指出,一旦滬港通的細節落實,券商亦要時間向客戶講解細則及準備開戶手續,相信能有一個月的時間準備亦相當合理。早前有券商估計,可能要到11月滬港通才能開通,主因是技術問題,與「佔中」無直接關係。
事實上,滬港通自4月公佈以來,官方一直表示只需約半年時間作籌備,市場亦預期滬港通能於本月正式啟動。不過,對於開車仍未有任何時間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於立法會上重申,市場對「滬港通」是否延遲開通有很多揣測,他亦理解市場憂慮,但相信開車時間與佔中無必然關係。陳家強又指,放寬每人每日兌換兩萬元人民幣限制並非滬港通開通的先決條件。